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如何引導小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從引導小學認識作文的重要性、寫身邊熟悉的真人真事、引導多參加社會和自然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作文;素材;社會;自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87-01
  小學生作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即是假大空,行文流水賬無感情。教師應側重加強語文作文真情實感寫作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寫真實的事,蘊含自己濃厚情意,富有自己真實感受的作文,才是真正作文,才能夠打動讀者。同時,要加強作文課堂教學設計,為學生搭建聯系生活的橋梁,讓他們深入現實生活中去觀察并記錄身邊的人、事、景,進而有效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助力學生作文時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一、引導學生認識作文及寫有感情作文的重要性
  小學生對寫作文的真實意義尚不夠明確,他們只是為完成任務而作文,以至于所寫作文既空洞無味又與自身嚴重不符,這樣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要培養學生能夠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首先要加強學生對作文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同時強調學生重視“真情實感”對作文的重要性,通過重視作文寫作和用真情實感寫作,促進學生認真觀察記錄生活中的作文素材,然后運用“真情”認真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如可以讓學生寫請假條、信件、通知等應用文,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具備一定的作文能力,才能夠達成請假、傳遞消息的目的,同時只有寫真實的事情,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思。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簡短的故事片,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因為不會寫作或寫作能力差而給自己學習語文或其它學科帶來的麻煩,給生活帶來的不便。通過經常引導學生認識寫作和運用真情實感寫作的重要性,轉變學生的寫作思想觀念和寫作理念,促進學生“樂”作文和“會”作文。
  二、引導學生作文時寫身邊的真人真事
  小學生寫作文普遍存在“沒話可說”問題,長期的“無病呻吟”式寫作文,讓小學生對作文產生厭煩心理,進而產生畏懼。然而,小學生身邊的作文素材可謂取之不盡,只有引導學生去發現,動筆試著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他們的作文才會寫得滔滔不絕,才會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作文中,運用作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作文時,教師要給學生劃定范圍,而不是確定題目,讓學生按照提綱去搜集身邊的作文素材,寫真人、真事。如寫人物作文時,可以劃定范圍《我的xxx》而不是直接給出題目《我的爸爸》或《我的媽媽》,通過給出比較寬泛的范圍,給學生較大的想象空間。學生見到這個作文范圍,腦海中會立刻呈現與自己最親密的人,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抓住“身邊”的人、事來寫,寫出身邊的人與自己之間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充分借助事件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語言運用要精煉富有感情,避免啰嗦流水。同時,應注意小學生作文應預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小學生深入生活觀察、記錄,這樣可以較好地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帶著寫作目的去觀察和記錄,可以有效地促進作文的內容更加豐富,感情更加細膩真誠,隨著作文素材的逐步豐富,學生的作文會更加富有感情,作文質量的提升必然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
  三、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強化寫作素材的豐富
  小學生之所以作文空洞,原因是小學生嚴重缺乏實踐。未親眼看到、親身經歷,導致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只能停留在道聽途說的表層,作文時甚至會出現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作文前,應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先有意識地去做事,通過親眼目睹和切身的感受,產生對事物的認識,在作文時寫出情感豐富的作文。①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社會是一所鍛煉人的最好大學,引導小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活動中注意感受和觀察,活動后要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寫出活動過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可以側重布置有關參加社會實踐的作文題目,如《婚禮現場》《一次有意義的演出》《參觀×××有感》等,這樣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②引導學生深入自然。寫景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切身體驗大自然美景,學生才能夠寫出來富有感情的美景。學生走進大自然,也可以較好地陶冶情操,激發作文興趣,寫出具有個性化和真實感受的作文。寫景要注重季節的變化,教師應在季節變化的節點,具有代表性的時段引導學生深入大自然觀察和記錄,進而作文時寫出更真切的
  景色。
  總之,小學生作文素養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部分,教無定法,要提高小學生的作文素養,教師須從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實踐、多記錄、多感愛,進而助力小學生寫出感情豐富的作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