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教育機制的改革,以“教師講授式”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替代,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充分挖掘小學生創造性思維,高效完成教學內容,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樂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生課堂參與度 教學方式 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格外強調“課堂教學”,放棄傳統只重視“教學結果”的教學理念。提倡讓小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質量的同時,強調教學過程中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作為數學課堂的引導者,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等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專業的講授技巧和溝通藝術,讓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抓住學習方向,主動的進行課后學習,讓數學課堂更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1]
一、靈活導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數學內容注重的是小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主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投入學習中。數學老師對課堂引入導入環節,能讓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然后集中自身注意力,主動參與到課程內容學習過程中。數學老師這時候利用提問等方式,讓小學生鞏固自己課堂所學的知識。課堂導入可以靈活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展示一些圖片、影像視頻、音頻等,豐富導入內容,讓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真正做到翻轉課堂,將課堂交給學生。這里所提及的翻轉課堂指的是師生互動頻繁,交流平等,教師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發言,表達自己對數學內容掌握情況的看法,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更客觀、公平、公正,教師利用情感元素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進步。
數學老師快速導入課程內容后,通過有趣的話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動手、凍奶等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的發言,從而全方位的了解課文內容。老師通過言語的鼓勵,讓學生自主的構建學習框架。比如,到了四年級之后,學生對于簡單的計算方法掌握了,也了解了課堂學習教學內容的步驟,數學老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做題的方法提出質疑。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鞏固,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從而讓學生共同進步,打造高效的興趣課堂。[2]
二、以學生為主,教師需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需要轉變,需要逐步將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而教師是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引導者”,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那么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自主的選擇學習的方式方法,并結合自己掌握的方法去盡可能的掌握老師布置的章節任務,配合數學老師去進行課程學習。而數學老師需要對學生要給予耐心,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教學,通過課程內容的鋪墊,循循善誘小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級上冊中第三章節《加減法》,可以實現讓學生運用互聯網看相關視頻,完成老師布置的導學案,為數學新課程做準備。學生會在課前對加減法有一定的認知,數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利于形成了和諧的數學文化氛圍。這樣的做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其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需要和學生做好交流,要發自內心地信任,鼓勵學生去自主的學習,因為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自我意識還處于分化階段,獨立的學習能力還較弱,所以教師需要通過不經意的課堂檢測或者是提問來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肯定,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帶動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習成為學生愉快的事情,減少他們對學習的“恐懼感”、“厭煩感”。
三、以師生互動方式展開數學教學任務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指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所以小學數學老師需要嚴格的遵從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做到分工合作,教師是教學內容的主導者,負責教學內容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學生就需要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關注學生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再結合相關的問題,及時的將問題分解,利用直觀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201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上冊中第二章節《公頃和平方千米》中,會讓學生通過欣賞一些圖片,在學生投入欣賞過程中,提出問題:“什么是公頃和平方千米?”由于問題比較新奇,學生就會積極的投入思考過程中,而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問題給予肯定,學生會在老師的循序引導之下,激發求知欲,并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加深印象,并且激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3]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最主要的工作是應到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以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做到以“學生為主”,積極構造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正確引導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興趣課堂。
參考文獻
[1]孫紅霞,楊麥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59.
[2]姜豐德.淺議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41.
[3]郭淑娟.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65.
作者簡介
熊保林(1967.01—),男,中小一級,工作單位,江西省南昌縣南新鄉洪銀小學,學歷,大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