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讓小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的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參與學習,關鍵在于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促成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鼓勵學生質疑反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激發興趣  培養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7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講得多,學生對教學過程參與的程度較低。教師那種“快節奏、大容量”的“題海式”講練教學,在課堂上不可能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空,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種教學,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忽視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教學環節,忽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教學過程。學生的主動學習,正是對這種“依賴式”教學的否定。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下面,我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情趣,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如何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數學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 一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
   2.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創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再次,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3.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要善于在數學教學中設疑
   1.讓學生在情境中質疑。學習中質疑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種心理需要,同時學生特別關注自己或同伴提出的問題,討論時格外投入。學生處于輕松的心境,思維活躍,才能點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輕松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發問,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親和力。因此創設情境,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形成較強的參與意識。學生強烈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勇于發問,勤于發問,善于發問。
   2.讓學生在探究中解疑。《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中提出:“要把問題解決作為教學的核心,應當在各年級把學生引進問題解決中去?!?、“教師應當制造一種使問題解決得以蓬勃發展的課堂環境?!睂W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者。學生質疑后,再引導學生自己解疑,學生會倍感親切,樂于合作,勇于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因此,在學生質疑后,教師不應簡單給個答案,而應把探究獲得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教學過程要圍繞問題的解決展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切磋學問。因此在質疑后,一目了然的問題,可以抽生互答,重點問題可以分組用討論法、實驗法、畫圖法、朗讀勾畫法等,讓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獲取知識。
   3.讓學生在拓展中再質疑。學生在解疑后,往往有種勝利的滿足感,學生在學習中只有永不知足,不安于現狀,才能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進步。要使學生在學習上永不知足,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飛躍,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延伸、拓展中再質疑。在學習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正如陳獻章所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此,教師要把學生教出“問題”來,讓學生做“問”的主人,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疑,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培養新一代有膽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1.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如下去做:口算題由教師口述,學生直接寫出得數來;教師口述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寫出算式;適當提問。
   2.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
   3.會用腦去想。先要肯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肯動腦筋去想問題。這除了靠老師的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子,使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人人都動腦去想。
   4.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教學要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總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強了,學習成績會隨之提高,自信心自然會增強,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有了興趣、信心,有了匯報的經驗,有了成功的體驗,自然就有表現的欲望。有了表現的欲望,自然就有學習的欲望,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會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趙艷輝.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習主人[J].小學數學教育.1998年第12期.
   [2]裴明珍.談小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版)教學月刊.2005年2月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