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探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課堂教學情景中通過自主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獲得結論的過程。學生在探索學習中發展,有賴于積極持久地從事探索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需要他們探索成功,反復的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心態。實踐證明,自主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動、表現和發展的機會,創設了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知識結構得到優化,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學習心理,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能力培養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課堂教學情景中通過自主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獲得結論的過程。因此,要想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在實踐中學,教師要善于巧妙地把數學教學內容轉化成一連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
  一、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探究是學生發自內心的客觀需要,兒童好動便是這方面最有力的佐證。在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著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是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例如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出示由平面圖形組成的機器人,讓學生回答哪些圖形是長方形?哪些圖形是正方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說出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時,利用“媽媽購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情景,誘導學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簡便算法。自然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離自己很近,激起了學生心中強烈的自主探索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就必須為他們提供有利于主動探索與創造的學習內容,提供自主探索與創新的機會。如在揭示長、正方形的特征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充分感知,大膽猜想。通過看、摸數學書的封面和正方形紙的面、用小棒擺一擺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動,學生對他們的特征有了充分感知。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大膽猜一猜: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避免了學生不經過思考的簡單猜測,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機會,作好了思維上的鋪墊。其次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新知。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驗證這些才想出的特征?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準備好的學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驗證,與同學交流驗證的方法,不管是小組驗證,還是交流發言,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和討論,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最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匯報,揭示特征,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了新知。例如,在教“乘數中間有0的筆算乘法“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讓他們自主探究和發現,他們在嘗試計算時發現了“0”和第一個乘數相乘得 “0”這一新問題,又創造性地解決了省略一步后的對位問題,從而找到了簡便算法。這一嘗試、探究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大膽的思考、推理、想像和創新的過程。學生不但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深刻,更主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學習,體驗到了成功。
  三、尊重個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見等,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教學時,教師要在鼓勵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合作和討論。例如:在揭示長、正方形特征的過程中,我運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想一想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準備好的學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先進行獨立驗證,再與同學交流驗證的方法,說說自己驗證了哪個圖形的哪個特征。最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匯報。他們有的在座位上邊演示邊說明;有的像小老師似的在講桌前演示;有的言簡意賅地說出自己驗證的經過。他們各抒已見,提出與眾不同的方法,此時,教師便成了真正的傾聽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索、合作探索。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充分享有發言權。通過討論,在更深層上認識了所學內容,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體驗成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有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取得成功的勇氣?!痹诮虒W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創設不同的情境,讓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驗證長、正方形的特征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驗證這些猜想出的特征?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索都有所發現、創造。這樣做既照顧了個性差別,又為體驗成功多了一份保證。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匯報,讓那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后,根據驗證后的匯報,再由學生獨自總結,并揭示長、正方形的特征。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索學習中發展,有賴于積極持久地從事探索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需要他們探索成功.反復的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心態。實踐證明,自主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動、表現和發展的機會,創設了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知識結構得到優化,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學習心理,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和君,淺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05,2.
  [2]王忠民,數學教學設計與評析[J],小學數學專業網,2007-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4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