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誦讀中愛上古詩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笨梢?,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誦讀興趣,讓學生在興味盎然的誦讀活動中,達到領悟古詩詞內容、積累語言、體驗情感的目的,愛上古詩詞呢?
關鍵詞:誦讀 興趣 方法 活動
一、營造誦讀氛圍,激發誦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內趨力,是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的有效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心理成分。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更應把重點放在激發誦讀興趣上,讓孩子愿意誦讀,熱愛誦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
1.由唱入手,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明確要求: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為了讓學生愛上誦讀,想誦讀,不把誦讀古詩詞當作是一種負擔。從一年級入學初,我每天早晨利用同學們陸續到校的時間,多媒體反復播放一首 “古詩新唱”的視頻,起初,學生只是盯著視頻,漸漸地,學生一邊看著視頻,一邊跟著輕聲吟唱,用歌唱的方式學古詩,學生興味盎然,于是我將多媒體調為靜音狀態,只播放畫面,學生根據畫面吟唱古詩,很快記住了詩詞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配樂朗誦,人人參與
當學生通過吟唱的方式記住了詩詞的內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其聲,領其情,我則利用每天中午學生到校的時間播放古詩配樂朗誦,學生聽幾遍后,我則會為學生示范朗誦一遍,當學生睜著大眼睛望著我,我則抓住6、7歲的孩子好展示的特點,要求學生讀好“每日一句”, 同時為了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朗誦的快樂,我還和家長聯系,請家長幫忙,指導孩子每天下午朗誦好 “每日一句”,并用手機微信或QQ錄音,發送到班級群,學生集體評議,推選3名學生展示,每周五的中午課前時間定為誦讀展示10分鐘,一開始學生朗誦的一句詩詞,有的結結巴巴,有的發音還不是很標準,但我感到很滿意,因為畢竟孩子們才剛上學,還不知道何為誦讀,但至少他們愿意讀,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人人參與,個個爭著展示,可見學生不僅愿意讀古詩了,而且讀古詩的興趣漸漸濃厚了。
二、課內指導誦讀,學習誦讀方法
人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授之以漁呢?在古詩教學中,授之以漁,必須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指導學生學習誦讀的方法,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對癥下藥,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實踐,最終學會誦讀的方法。
1.授之以漁,引導學習誦讀方法
古詩詞教學的方法,需要反復、有層次、有梯度地指導學生誦讀,逐步提高學生誦讀水平。為了有效落實第一學段古詩文教學要求:初步“體驗”古詩文的語言形式,通過誦讀,“感受”語言的“優美”。我采用初讀正其音——再讀通其文——賽讀品其味——誦讀悟其美四步教學法。如教學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時,我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詩句,對詩中難認、難讀的字詞拼一拼,讀一讀,對于學生讀錯的字詞及時糾正,學生在讀準字音后,能把詩句讀得文通字順,我引導學生分組讀、比賽讀,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讀著讀著,一位學生說:“我發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痹娭幸?、二、四句中的最后一個字“光”、“霜”、“鄉”三個字的韻母一樣,學生紛紛表示自己也發現了,我相機追問:“這三個字的韻母一樣,讀起來有什么不同?”一位學生說:“這樣讀起來更順口?!绷硪晃粚W生說:“我感覺像一首歌?!睂W生已經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我相機告訴學生這就是古詩的押韻,再次誦讀,瑯瑯上口,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然后發揮想象,假如自己是李白,身處異鄉,望著皎皎圓月,你會怎樣吟誦這首詩呢?學生搖頭晃腦地一邊表演,一邊背誦,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授之以漁,分類體驗誦讀情感
古詩詞教學,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古詩文的情境中去,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通過對語言、語境的感悟,領會詩文的大意。古詩的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不盡相同的。根據古詩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分類教學,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正的誦讀本領,才能在以后誦讀古詩時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如在學習第二學段葉紹翁的《夜書所見》、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兩首古詩時,我順勢復習第一學段的李白的《靜夜思》,推薦第三學段《泊船瓜洲》、《秋思》等詩,感受作者們綿綿的鄉思、淡淡的愁情,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真摯的感情。
3.授之以漁,廣泛誦讀積累古詩
為了引導學生廣泛積累古詩,我利用每節課前三分鐘演講時間,引導學生輪流進行好詩推薦,在推薦過程中有感情地背誦,或說出推薦理由,或吟唱,或結伴表演,既活躍了課前氣氛,其他同學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積累了古詩。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只有在課堂及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了誦讀古詩詞的科學方法,才能更好地誦讀。
三、課外活動積累,展示誦讀成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分類體驗誦讀情感,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積累嗎?課外開展活動,則是展示誦讀成果的好方法。
在全班范圍內,結合時段、學生的興趣設置不同專題開展誦讀活動,如中秋節前夕開展“詩詞邀明月”活動, 當學生積極熱衷李白的古詩時則開展“李白古詩分享”活動, 另外還開展了“我與古詩約會”“詩詞背誦大PK”等活動,人人展示誦讀,個個興味盎然,生生收益滿滿,在今年全級的《詩詞大會》和大學區范圍內的《古詩文誦讀》活動中,我班學生分別獲得“詩詞大王”和“誦讀小明星”、“誦讀最佳班級”、“誦讀最佳團隊”等稱號。
總之,教學古詩詞時,應注重學生誦讀能力的培養。營造誦讀氛圍,激發誦讀興趣;有效的誦讀方法指導,利用課外活動展示誦讀成果,豐富積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古詩積極性。學生誦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我相信,在平時的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學生一定能逐漸從誦讀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形式美。愛上古詩詞,愛上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