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學生在課堂小練筆中提升語文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取決于課堂實踐教學,而最主要的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無疑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學習空間,才能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素質,語文課堂才顯得富有活力和魅力。
  而依托于閱讀教學的課堂小練筆,是新課程語文教學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習作訓練方式。它是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的感悟和模仿,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積累運用語言文字的一個有效途徑。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讓他們的語言積累得到豐富和應用呢?筆者結合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閱讀課堂小練筆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在情動處練寫
  人生哪里不動情?情感是陪伴人一生,而且是人的心靈最深最美的東西。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傳授知識,還陶冶人的性情?!扒閯印笔恰稗o發”的前提條件,二者互為因果。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抓住課文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適時找準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把小練筆擠進語文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看到一片新天地。
  如《再見了,親人》一文,寫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文中情誼感人,是一篇訓練小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為了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筆者從大娘、小金花、大嫂著手,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景,把大嫂的內容改成一告別封信,配合上離別的音樂朗讀。
  師:此刻的大嫂會有哪些反應呢?(語言、動作、表情等)
  再播放離別的音樂,讓學生動筆寫下來。
  生(匯報):大嫂早已淚流滿面,仗著雙拐的手在顫抖,她的嘴……
  這種情真意切的話語,讓學生進入了文章情境,轉換角色,與文本與作者進行著最真實的對話?!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個“對話”的過程既有個性化解讀,也有師生與文本間的情感共鳴。引領學生以用自己的感官去與文本進行對話,教師及時捕捉住這一“情感共鳴”,讓學生的寫作熱情迸發出來,感到不吐不快,正所謂的“情動而辭發”。這樣語言文字訓練和精神得到了同步提升。
  二、在空白處補寫
  文字的表達給人真實的美,但恰當好處的空白也令人遐想。這種遐想是因人而異的,有時不是單一的文字所能表達得了的。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由于作者構思立意、運筆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情節,形成了語言文字的空白美,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時,在這些地方,如果教師時時敏銳地捕捉住這些空白處或簡略處,及時地引導學生以習作的形式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或聯想,進行合理的補充、解釋和說明,化虛為實,化簡為詳,既可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創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訓練寫作能力。
  如,筆者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學生看到父親是了不起的!那么兒子的了不起又從哪兒可以感受得到?
  生:“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從這里可以看出兒子了不起。
  師:兒子了不起呀!廢墟底下,在38個小時兩千多分鐘里,伸手不見五指,年僅三年級的兒子竟能做到安慰同學,他不害怕嗎?他會怎樣去安慰同學?請你帶著自己的理解,試著把兒子和同學在廢墟下的情景寫下來。
  此時的補寫,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阿曼達的勇敢、鎮定、了不起,明白了阿曼達的父親對他的影響有多么的重要。此時的補寫使學生、文本的情感都得到了豐滿。
  三、在理解中創寫
  語言的表達往往促進理解的加深,可理解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理解中才能有所表達,所以說理解與語言表達是相輔相成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對事物初步了解上進行練寫,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創造。
  《花的勇氣》這課文雖然不是一類課文,但其寫作順序明顯,表達的人生意義深刻,尤其是花面對冷風冷雨拔地而起更令折服。所以教學《花的勇氣》時,在學生明白了是因為勇氣花才能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然后設計對話:
  生活中你有花那樣的勇氣嗎?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在生活中除了勇氣,我們還需要什么?(練習寫話)
  生命的意味是(意義在于):
  很快,學生自己就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味是誠實、守信?!薄吧囊饬x在于——熱心助人”“團結、友愛”“認真、樂觀”“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樣的練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生的領悟,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引導學生對事物理解,才能有所想有所感,自然就會暢所欲言,寫出來的內容豐富、真實感人。通過語言的練習,往往又能促進學生對文本含義深刻的理解。
  四、在拓展處續寫
  要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僅僅文本的閱讀教學往往是不足的,更需要延伸和拓展。在語文教科書上,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有的用筆精簡,有的言盡而意不盡,往往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在文章的這些回味之處,恰當地讓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延伸情節,能使情感得到圓滿豐盈。
  如,筆者在教學《窮人》一課后,設置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在弄懂《窮人》一課的時代背景,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去喚醒學生的續寫激情。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漁夫和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又發生一些什么事呢?他們是如何生活的?這樣,就使課文的情節得以延伸,窮人那勤勞善良的品質也可得以再次體現。這種通過鉆尾聲的空子,練續寫,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在精簡處改寫
  小學語文編設的課文屬精簡語言閱讀文多數為古詩,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所在。小學生學習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終生受益。但教師若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弄懂詩義和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古詩改寫成一篇描寫細致、生動、有趣,如親臨其境的記敘文,那更是錦上添花。這種課堂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學古詩文興趣,又訓練其作文技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如,筆者在教學宋代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古詩《游園不值》,詩意寫的是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在幫助學生比較正確地解讀詩句的基礎上,筆者安排習作訓練:把古詩《游園不值》改寫記敘文。要求學生改寫時對詩的內容、主旨不要改,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只是在文體上改。引導學生注意把作者春日游園所見所感事情寫完整,要寫明時間、起因和經過。教師提醒學生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失望遺憾;后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領略到盎然春意,曲折而富有趣,要詳細寫出作者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這一變化過程,要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學生筆下“春光明媚,百花競艷,碧藍的天空萬里無云。這天,大詩人葉紹翁獨居書齋,兩只胳膊交于胸前,踱來踱去……便換上藍袍,穿上木屐,信步游至朋友家門前……”等寫得栩栩如生。
  古詩改寫成記敘文,雖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教師正確引導、點撥、放手讓學生想象、提筆練寫,就可以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開拓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且是一種美的教育和享受,有助于弘揚我國古代文化。
  總之,教師如能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教材,讀寫結合,安排切實可行的小練筆,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8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