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生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一般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是新課改理念提出的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課堂 自主參與 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新課程提出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旋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全面、主動、和諧地發展為中心,學生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應是學習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參與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教學活動呢?
  一、注重語文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一)會聽
  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在上課時,我常常提醒學生: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先尊重別人,對同學和老師講的話要認真聽,經同意再發言,不要亂插嘴。此外,我還作了以下幾項嘗試:如“聽發言幫補充”、“聽讀文評一評”、“聽講課找錯誤”等有益的“聽”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ǘ?
  主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一個觀察提綱或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
  (三)會想
  要調動一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要使學生肯“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想,也要讓學生有機會去想。
  (四)會說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在課改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說”,“說”的形式有:說課文內容、課前說一句話新聞等。重視一年級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情景導入,引導參與意識
  情景導入是拉近學生和文本的有效手段。語文教材中好多課文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是學生值得借鑒的地方,學生應該充分吸取文章中有營養的地方。但是一些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的年代有很大的差距,一些特定的內容學生想象不出來,可能就會阻礙學生對課文的認知和理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拓展學生的眼界,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情景再現,讓學生真實的感受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常常與感性經驗相聯系,而且思維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們的感知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時,應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讓學生放手一“學”。例如學生在讀課文前老師可作如下建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利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解釋詞義、字義;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把重點句段劃出來,難理解地方作標記;在閱讀課文時,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在旁作簡單批注。在學習過程中,經過老師適時、適當指導,注重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合理利用評價機制,使學生感受到通過主動參與有所收獲,就會產生喜悅,如在這時再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將會更好地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給學生展示機會的最好途徑就是讓學生與老師或其他同學共同討論交流,交流學習體會,互相幫助。在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主動性,讓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收獲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更樂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
  四、給予學生激勵評價
  激勵是一種教學評價方式,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物質獎勵是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實物的獎勵,如在期末考試時,如果學生考試提前了十名就獎勵文具盒,第一名獎勵書包;平時表現好的同學獎勵小紅花等。精神獎勵是讓學生有被認可的的感受,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調整心態,有精神上的滿足,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這是最高層次的激勵。
  語言激勵屬于精神獎勵,但怎么能激勵到點子上呢?怎樣提高教師評價語言的水準和品位呢?我認為一要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蘊;二是要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由衷贊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評價語言,以便在課堂上靈活、恰當地運用。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激勵,教師要用激勵的語言,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比如,你回答的聲音很響亮、真聰明、寫的字很漂亮等。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即便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因為教師是信任自己的。教師在激勵學生時,一定要發自內心,不能敷衍學生,那樣學生會感到“意猶未盡”,感到失望,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語言激勵的同時,可以輔以體態語言,豎起大拇指來表揚學生,拍拍學生的肩膀等,這些不經意的小動作瞬間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心田涌進一股暖流。例如,學生提出了別人提不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我就會走上前去,稱贊說:“你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真了不起呀!”。激勵尤其是對促進后進生的學習有明顯的效果。后進生在學習上往往有自卑感,因為自己總是學不好比較怯懦,課堂上不愿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積極參與討論,生怕自己說錯了會被取笑。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學生感覺自己也是好樣的。
  結語
  總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如何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研究,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探討,并進一步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佟艷君.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5(6).
  [2]周文遠.關于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