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實現課堂自主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顯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的學習方式?!弊灾鲗W習是就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它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它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并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課堂學習;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開展自主學習,能夠促進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那么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對語文進行自主學習呢?我認為:
  一、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1、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思維活動。
  興趣和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引導發現問題,問題可以激發興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一種重要方式。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供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在樂學中學會自主。教師應緊密聯系教學實際,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中發掘出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將其設計轉化為問題情境,以觸發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如《滴水穿石的啟示》中,水滴是如何把堅硬的石塊滴穿的?為什么雨滴不能夠把石塊滴穿?滴水穿石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通過對諸如此類問題的分析、引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樂趣,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心理,開啟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2、創設合作的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的環境下,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入了角色,學習興趣自然就濃烈起來。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主去探究學習。所以教師就必須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拓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在班級授課制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實現差異互補,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加強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例如:我們可以讓全班同學每四個人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許多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強調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轉換。在進行問題的討論前,各小組需要確定一名主持者,一名記錄者,一名發言者。討論時,各個成員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發言,成員之間共同探討,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學全面負責;紀錄的同學還要負責把各成員的發言進行歸納總結,并記錄下來;發言的同學負責把全組的討論結果和其他的小組進行交流,每位小組成員都要輪流嘗試不同的角色。學生有參與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機會,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來了,就會主動參與探討,自主開動腦筋,自動搜索資料,為參與做準備,那么一來,學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參與大情境中掌握學習的技巧,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因而教師要針對特定學習內容,選擇最適合的教學形式,創設合作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分角色朗讀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是上語文課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讀對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從人物言語間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顯現在腦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作用。比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要學生扮演人物分角色朗讀表演,學生從朗讀表演中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形象,從而了解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學生笑聲不斷,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
  1、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復習必不可少。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能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能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指導課前預習,我主張從“讀、查、思、寫”四方面進行。每一方面向學生都提出明細要求。“讀”,包括誦讀課文、生字注音、疏通句子、感知課文內容、動筆進行勾畫圈點,提出疑問?!安椤?,即查工具書和有關資料、釋詞、析詞、參閱課文后的作家卡片,明了寫作背景等?!八肌?,分為析句、統篇,思考目標提出的要求,作者的寫作意圖、試解課后的習題、在課文中標出與答案有關的語句等。“寫”,主要是寫寫自己對讀課文的總體感受,或在預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困惑等。
  課后及時復習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對所傳授新知識的鞏固過程,能有效地鞏固新知識,能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為教師反饋一定的信息。激發課后求知,學無止境,課后是學生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積淀的過程,也是學生進一步拓展學習的過程。例如:學習了描寫秋天的古詩,還有哪些寫秋景的詩句,課后找來讀讀背背……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激起學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一定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積累都在原有的發展維度中更上一層樓。
  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步驟,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一旦使學生養成了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提高。預習抓得好,學生學的主動,復習抓得好,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就會得到系統而牢固的掌握。在教學中,堅持抓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這兩個環節,受益匪淺。
  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講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主要途徑。因此,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是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關鍵。一些學生之所以沒學好、成績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沒有做到專心聽講。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楚:要想提高聽課效率,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眼、耳、手、腦并用。要教給他們聽課的方法,要眼看、耳聽、手記、大腦想,聲聲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緊、聽得進、記得牢”。 而語文、主要學習字、詞、句、篇等基本知識,是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表達能力的。因此,在語文課上則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認真地聽,大膽地說,積極地讀和寫,以加強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和運用。
  總之,自主學習是主體教育思想在教學領域的反映,我們只有把語文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積極促進學生學習形式的改變,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7
  [2]王  坦 《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