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主學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新。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關鍵詞:自主學習意識習慣
  自主學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新。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從教以來所積累的經驗,從理論和實踐上告訴我,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走在教師的“教”之前。對此,我淺談幾點看法:
  一、重視課前預習環節----自主預習
  自主預習,這是我長期堅持讓學生必做的“作業”,即所謂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根基。因為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要向有限時間拿效率,課前準備就必不可少。通過資料我們能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因為預習,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對生字詞的認識,詞語的理解等一些常規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貫徹下去,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得到培養。[1]
  如:我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時,課前,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部分重點字詞將結合教學加以指導),把課文讀通順;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設置四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鮮花勝地——德國”、“德國的風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國歷史和名人人”,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既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又拓寬了學習的領域,構建了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了學生對德國、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對文本的理解。這不正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嗎?在這個學習的環節中,學生不僅認識到預習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而且更讓他們知道了學習不能只盯著課文,要學會了解當時當地的情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樣滲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來說,其作用是你無法用你學到多少知識來衡量的。
  二、以問促學--自我感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對于學生來說,只有自己感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求知識,所以我們要善于調動學生去探求知識,讓學生在質疑解難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讓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充分質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異議的地方,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重點選擇有價值的質疑題,組織全班同學展開討論并交流。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擺觀點,講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例子數不勝數,抓住課題質疑就是我們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有的課文可以就課文內容展開拓展,這樣的疑問往往能搭起課內和課外的橋梁,自然把學習引入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例如,學習《烏塔》一課后,結合課后習題:“對于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你是怎么看的?如果是你,你父母會答應嗎?你敢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情緒立即被調動起來,爭論不休,而這恰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因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是每事問。”能讓學生在質疑,解疑過程中主動求知,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三、溫故而知新---自我鞏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古人的話,告訴我們,善于學習的人也應該是善于復習的人。因此,良好的自學習慣還離不開復習。課后,讓孩子及時回顧課中知識,針對問題及時復習,更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如我們低年級,讓孩子們回去后自我默寫,可以是和家長,也可以是自己寫好中文,然后看中文寫出英文單詞,最后自己對照書本檢查,另外,注意培養存儲錯誤的習慣。我們常說復習時候要有重點,這個重點就是學習薄弱處,就是經常犯錯處。有的孩子同樣的錯誤要反復犯,有的孩子平時不出錯,關鍵時候錯,錯的讓我們措手不及,因此,讓孩子們儲存錯誤就是抓薄弱的一個好方法。它又分為兩點:明白錯誤和記錄錯誤。孩子錯了,要讓他們明白錯誤原因才能有印象,因此,當孩子出錯后我常讓孩子先自己找出錯誤原因再訂正,當孩子思考了,問題才會在記憶中留下痕跡,才會在今后給自己警醒。這也是提高孩子自我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另外,我讓每個孩子都準備好一個錯誤本,將自己的錯題記錄下來,定時拿出來回顧一下。因為錯誤有反復,遺忘有規律,這樣,就有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2]
  四、尊重主體愛好---自主擇境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如果承認教育是活的,我們教育兒童,就要根據兒童需要的力量為轉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教師要尊重主體的需要,尊重主體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作業練習等,使其個性得到發展。例如在綜合性學習——《走近童話》的過程中,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布置了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創作等多種方式,了解童話故事,對童話進行分類,創作童話,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展示,學生有的幾個人一起進行排練,表演童話;有的辦起來了手抄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有的則當起了小作家,把自己創作的童話進行朗讀……課堂上可以說是異彩紛呈,讓我們這些老師不由得嘆服學生那大膽的想象,出眾的表演才能,高超的繪畫技藝。
  “給一個舞臺,展我們風采”。確實,只要我們老師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多從學生角度去想,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萌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廣闊的世界中,展示個性,獲得能力,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王向利.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J].新課程學習(下),2014(3):89-89.
  [2]張瑜敬.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J].關愛明天,2015(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7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