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導寫 愛好的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人人都應有一種深厚的興趣或愛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添加滋味。
——卡耐基
智勇多困于所溺?!獨W陽修
對于愛好,你有什么樣的看法?綜合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導航
愛好,人人皆有,且必須有。明代文學家張岱曾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薄榜焙谩痹趶堘费壑校耸恰吧钋椤钡耐庠诒憩F,是一個人可以交往的前提,可見興趣愛好在這位文豪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美國作家卡耐基的名言“人人都應有一種深厚的興趣或愛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添加滋味”則從精神層面闡述了興趣愛好對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培養我們的人格,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但是,發展興趣愛好必須把握一個“度”字,可以說,興趣愛好,有度“健體”,無度“傷身”。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有一句名言:“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這是歐陽修在總結了歷史上多少帝王的得失成敗之后傾吐的飽含血淚的箴言。君不見中外歷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平民百姓正因為“溺”于某種愛好——甚至包括那些常人看來極高雅的愛好——而荒廢了自己的“主業”,最終身敗名裂甚至國破家亡。如迷戀書畫的宋徽宗、沉湎詩詞的李后主、醉心木工的天啟帝……無不是誤將愛好當主業,直玩得國破家亡。
由此可見,興趣愛好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適度”的愛好可以怡情健身,滋潤心靈;“溺”于愛好則會貽誤我們從事的事業,甚至荒廢大好前程。所以,把握好興趣愛好的“度”,是讓興趣愛好成就自己而非毀了自己的不二法門——歷史已證明這一點。
這篇作文的文體選擇面比較寬,可以以古今中外的各種實例、警句作為論據來論證“愛好有度”的重要,寫成一篇內容豐富、說服力強的議論文;也可以對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活生生的故事進行整理加工,撰寫出生動而深刻的記敘文,揭示出對各種“雅好”要做到“愛”而不“溺”的道理。作文材料中兩則材料的使用,可以以某一則為重點,但最好二者兼顧。
佳作展示一
毋溺于物
溫偉良
愛好,人皆有之??v是那深居簡出的隱士,亦有采一枝綻放籬邊的秋菊、飲一樽封藏已久的佳釀的閑情。美景佳釀,讓人陶醉其中。然而,萬事皆有“度”,一旦將“所愛”上升為“所溺”,則會適得其反,它帶來的不是享受,而是無盡的禍患。
古人云:“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凉?!比f事萬物皆須遵循適度的原則。度,猶如秩序的鎖鏈,約束著人們無盡的欲望。
嗜欲者,逐禍之馬也。欲望會蒙蔽人們的雙眼,讓人沉溺于身外之物。古人云:“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辈幻魉悦曰?,迷惑所以沉溺。失去自己的思想和判斷能力,就只能陷入所溺而無法自拔。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中有言:“智勇多困于所溺?!比艘坏┠缬谒鶒?,他的理智、思想都會變得不堪一擊。殷紂王曾“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但是他只有一個與常人無異的胃;秦始皇構筑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卻只有五尺之軀……人為何要沉湎于追求自己永遠享受不盡的奢華?那些已經完全超出其生理需求范圍的奢侈,除了滿足一個人可憐的虛榮心,又有什么意義?
再看看那些沉溺于追求窮奢極侈的物質生活的人最終的下場:商武王伐紂,牧野之戰中紂王之師無力對戰,潰不成軍,紂王終成商朝亡國之君;秦始皇苦心經營的宏大建筑阿房宮難逃“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命運,自謂“功高三皇,績蓋五帝”的始皇怎么也躲不過后世的唾棄……由是觀之,人一旦成為欲念的奴隸,終將難逃被歷史淘汰的結局。
物質與意識往往相伴而行,過于注重物質上的享受,必然會以精神上的缺失為代價。雖說唯物主義將物質歸集為萬物之源,但精神修養才是做人之本。
古人將“立德,立功,立言”視為個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圣人眼中,精神境界的提升所帶來的滿足遠不是物質上獲得的歡愉所能比擬的。
所以,圣賢之人都會有高雅而有節制的興趣愛好。賞奇花異草者,以梅蘭竹菊為友,悟其高雅潔凈之意,以其君子品行嚴于律己;品奇香異珍者,以沉檀龍麝為朋,嗅其幽婉溫醇之氣,以修自身超凡脫俗的氣質。亦有隱逸山林者,采菊東籬下,舉杯邀明月,追求的是閑情逸致,崇尚的是心遠地偏,留下的是千古相傳的詩篇和清新脫俗的名節……
仁人志士,雖有所好而不“溺”之,正如孔子所言的“君子好色而不淫”,任何愛好都要限之以度,借所愛之物修身養性。
一個專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質生活必定是簡單樸素的。當你不拘泥于外物,一心追求精神的豐盈時,你的生命才會達到林清玄所言的“完成了對生命的化妝”的崇高境界。
評析
這篇作文寫得素樸雅致,展現出考生對追求精神生活的富庶、放棄對物質生活的沉溺的古代仁人的仰慕與向往??忌罅吭斯糯说牡湫褪论E,引用或化用古之名士的名言警句,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潤飾自己的語言,使作文讀來很有分量,且文采斐然。
佳作展示二
愛好無罪,溺者自誤
蔣振遠
興趣愛好,是人人都有的,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可是如果人們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無法自拔,這“興趣愛好”便會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讓人無法掌控,甚至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
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我們永葆活力,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富有情趣。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正如其所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笨墒撬茉谳氜D漂泊的生命之旅中活得活色生香,正是得益于他廣泛的興趣愛好。他愛游山玩水,善吟詩填詞,能繪畫書法,甚至還能燒得一手好菜……縱然是枯燥乏味的日子,他也能過得妙趣橫生。這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生活,既拯救了蘇軾,更滋潤了蘇軾,讓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千年難遇的奇才。
但是,若是在興趣愛好上投入過多的精力,且這份愛好算不上高雅,于身有害,于心無益,那它就成了一種不良嗜好。譬如說,從古至今無數人沉溺在“財”“色”二字中難以自拔,結果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未來。帝辛本是商朝一代中興之帝,卻因他沉溺于對蘇妲己的愛戀中敗壞了綱紀,斷送了商朝,終將大好河山拱手送予了周武王。孰料八百年后,武王的子孫周幽王更甚于商紂王,只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便上演“狼來了”——一次次“烽火戲諸侯”。他怎么也沒想到,他下令在城樓上燃起的烽火,焚毀了諸侯對他的忠心與信任,也引燃了外族入侵的野心。
相較于“色”,“財”字更是令許多人難以自持,從劉瑾、和珅到今天大大小小的“老虎”“蒼蠅”,他們中不乏人才,卻都在金錢的誘惑中迷失了本心。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無可厚非,但若是失去分寸,全身心沉溺于一個“錢”字,最終將變成金錢的奴隸甚至囚徒。
愛好無罪,但須持之有度。那么什么是“度”?傳說蘇軾、王安石和宋神宗趙頊三人曾在一起研討如何看待“酒色財氣”四字,三人分別作了一首打油詩,王安石詩云:“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鄙褡谠娫唬骸熬浦Y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边@兩首詩揭示了酒色財氣四個字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而蘇軾的“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則提出了面對“酒色財氣”必須把持的“度”,如果把握好了這個“度”,酒色財氣可以助人修身養性,可以使社會安定繁榮;反之則會傷人毀家,危害社會安定。
我們很難給興趣愛好下一個善惡優劣的定論,關鍵還在于人們能不能把握住合理的“度”。愛好,既能使人奮發向上,也會令人墜入深淵——你怎么對待它,它就會怎么對待你。
評析
作文以大量的文史資料為論據,闡述了興趣愛好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在考生看來,愛好無罪,溺者自誤。即便是令不少正人君子畏忌的“酒色財氣”四個字,也大有它的積極意義,關鍵是我們必須把握好對各種興趣愛好的度,“有度”,愛好可以使人修身養性;“無度”,則會令人萬劫不復??忌牧虾苤档梅Q道,有文化味,有說服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