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創建充滿生命氣息的語文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踐行著光榮而任重道遠的小學語文教學使命。這一過程中從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中真切感受到時代前進的氣息,耳濡目染了教學中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巨大作用,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之處。
關鍵詞:創建;充滿;生命氣息;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0-038-1
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教學中,我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教誨,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一個多大的舞臺,他們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就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如教學《石頭書》一課時,從興趣出發,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與書有關,同學們齊讀課題。師: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紛紛舉手回答:我想知道石頭書是什么樣子的?石頭書里面也有字和圖畫嗎?石頭書有多重,我們上學能背得動嗎?……針對同學們提出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師:同學們根據這三個字,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你們真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知道你們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想把這些問題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課文中的一個成語“剖根問底”。下面你們趕快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剛說完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一上課時被激發起來,這堂課學習效果異常精彩。學生自主從文中尋找答案,聯系實際談了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不但弄明白了石頭書的價值,而且從中受到了生活的啟迪。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有感觸,作為教師,我們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陽光雨露。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樣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漸入高潮。
二、給學生一個閱讀與交流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幾乎包攬一切,學生只是可憐的聽眾朋友,談不上閱讀、交流,也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和交流。現在,我們要給學生一個閱讀與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上閱讀課時,我第一要務便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交流對話,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材料。涵詠其豐富內涵,進而學會閱讀。如在教《石榴》這一課時,第三段中有這樣一句話:“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弊x完這一段,我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一位學生說:“老師,我覺得‘熱鬧’這個詞用得不好。”我趁熱打鐵,不解的問:“為什么?談一下你的看法?!痹撋f:“我們常說街道上熱鬧,人很熱鬧,怎么能說花熱鬧呢?”該生話音一落,其他同學紛紛舉手談出個人的看法,有的說花開得多,開得鮮艷,好像很熱鬧;有的說這是把石榴當成人來寫的,很多花爭著開,就像很多人在一起,很熱鬧。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和我的引導,使學生感悟到“熱鬧”這個詞不但沒有用錯,而且用得很好。只有閃爍著思考光澤的相互交流,才能夠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去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領悟情意,發展思維,才是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
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讓學生讀自己喜愛的書,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迷上閱讀。怎樣讓學生迷上閱讀呢?首先,我幫學生選書,之所以我幫他們選書,就是為了防止學生自己選書讀到一些不適合他們的書。幫學生選好書的前提下,我讓學生隨“興”閱讀。這時不給學生提閱讀要求,讓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中盡情感受書中的世界,融入書的世界中,融入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中。在學生迷上閱讀后,我逐步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閱讀要求去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四、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充滿激情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日”!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上課時,我有時采用直觀演示,有時巧設懸念,有時喚起學生的親自體驗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在教《軍神》一課時,為體會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我滿懷激情地說:“當我們不小心割了手或蹭破了一點皮,你會怎樣?”學生:“很疼得,有時哭著叫著喊媽媽?!卑l現學生的內心體驗被喚醒,不失時機接著說:“劉伯承將軍右眼負了重傷,當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做手術時,他堅持不使用麻醉藥。醫生用手術刀將它的右眼摘除,再把他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挖去,他忍著劇烈疼痛,沒有發出一聲呻吟。聽到這里,你們有何感想呢?”學生的情感受到極大感染,對劉伯承佩服到了極致。爭先恐后動情地說:“劉伯承太偉大了,真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薄罢媸且晃卉娚瘢瞬黄鹆?。”學生情感達到高潮。他們再次讀描寫劉伯承將軍的句子時,學生們無不懷著深深的敬意和贊美之情,充分表達出他們對劉伯承將軍的高度贊揚,學習任務不攻自破。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我們應走進充滿生命氣息的課堂,努力創造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向每一顆心靈敞開溫情的懷抱,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促使學生向更高的境界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6.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
[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