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過“三關”,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人文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領導及群眾的眼里一直都是以分數來衡量一所學校,從而導致學生知識增長很快,但這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責任感的喪失為代價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應當是最具人文性的學科,在字詞句段篇的教學中,語文無處不體現著知識性和思想性,都應當從人文性中引發。對過分強調語言文字而淡化文化情趣的教學現象應該作認真的反省。因此我們語文課呼喚人文性,讓語文課充滿人文關懷。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性;關愛;關心;關注
  從一定程度說,學校教育包含兩種教育,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就像我們的兩條腿,缺一不可。然而在領導及群眾的眼里一直都是以分數來衡量一間學校,從而導致學生知識增長很快,但是這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責任感的喪失為代價的。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語言文字而淡化文化情趣。因此,我們語文課呼喚人文性,讓語文課充滿人文關懷。
  一、關愛學生,從“心”開始
  愛,從“心”開始。因為愛是對流的。教學的藝術其實就是愛學生的藝術。但在現實生活中,愛優秀學生,每一位老師都能做到,而愛所有的學生,尤其是愛“后進生”卻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筆者認為,學生相當于我們的手指,互有長短,但只要他們都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就是成功,就和諧了。
  在筆者的班級中,小瑩學習基礎較差,但她的畫畫得很好。記得有一次上語文課時,她正在畫一只美麗的天鵝,當時筆者沒有批評她。下課后找她談心。筆者說:“你的畫畫得很美麗,可以送給老師嗎?”她說:“當然可以!”筆者說:“看你上課畫得那么認真,老師欣賞你的認真,現在宣傳組缺一個畫畫好的同學,你愿意加入嗎?”聽了筆者的話,她出乎意料地看著筆者,過了一會兒才恍過神來說:“我愿意!我愿意!”此后的一段時間,每次出板報她都很認真,同學都贊她做得棒。上語文課也沒有看見她畫畫了,聽課專心了,語文成績進步了不少。同時,筆者也贏得了她的尊重和喜愛,她曾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江老師,您真好,謝謝您給了我信心和勇氣,我會努力的!”
  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被尊重、被關愛、被善待的快樂,從而打開他們心靈的那扇窗。窗戶打開了,愛是對流的,它一定會推已及人,做到尊重、關愛、善待別人。
  二、關心教材,從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語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的課文。如《中彩那天》《萬年牢》中的誠信;《將心比心》的理解、寬容、關愛等;《生命生命》《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氣》等則是啟發學生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自然的啟示》等課文從中引導學生環保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要從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通過教學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升華,從而學會關愛別人、關注自然、關注自身道德的完善等等。
  三、關注課堂,從教與學中體現人文性
  1.從“讀”中體現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在語文課堂中,筆者十分注重朗讀,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強化感受性、體驗性。
  教《生命生命》一文的重點句子之一:“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要求學生讀完句子說出感受的。
  生:我從“極力”這個詞語中體會到飛蛾有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
  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融進朗讀吧。(生讀)
  師:還有其他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躍動”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更能表達“求生的欲望”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
  師:你能來讀一讀嗎?把這種體會讀出來。(生讀)
  師:當作者看見手中極力掙扎的飛蛾,此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被震撼。
  師:弱小的生命不輕言放棄,這種震撼強烈嗎?
  生:非常強烈!
  師:除了語言,標點也能傳遞情感。連續的3個感嘆號,是作者對飛蛾強烈求生欲的驚嘆。這一次大家肯定能讀得更好。
  師:弱小的生命不僅打動了作者,也打動了我們,我們來齊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結:是啊,作者被這個小生靈頑強的求知欲所震撼,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學生讀得十分投入, 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贊頌之情。
  在這種充滿人文性的課文中,如果不引導學生去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2.從“說”中體現人文性
  “說”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后的見解和觀點,它來源自學生多樣化的生活背景和各自不同的立場觀點,鮮明地揭示著他們關于世界的經驗和看法。
  教學《中彩那天》一文,在學完了課文,學生感受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雖失去了貴重的奔馳汽車卻換回了誠實、守信的崇高品質。筆者問學生:“學了課文,你想說什么嗎?”有的說:“爸爸真是個偉大的人!”有的說:“我們也要向爸爸學習。”小杰站起來說:“爸爸做得對,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弄虛作假的現象。”還沒等筆者反應過來,小婷馬上接過話頭說:“我也同意小杰的看法。我還認為庫伯不能就這么開走奔馳汽車,他也太沒人情味了?!惫P者立即追問“那如果你是庫伯,會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有的在默默思索,有的和同桌竊竊私語,有的則高高舉起了手。過了一會兒,同學們紛紛發言……筆者對他們的發言都給予了肯定,表揚了他們讀書仔細、會思考。
  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一直堅持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和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對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的品質學生,我們要給予積極引導和鼓勵。
  3.從“問”中體現人文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學生的質疑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來。讓學生去問、去思、去議,使學生在問中有所收獲;在思中找出問題;在議中解決問題。
  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文,筆者在學習課文前板書題目時故意把題目寫成《魚畫到了紙上》,突然有個學生問:“老師你寫錯了題目。”筆者說:“哪里寫錯了?”“‘魚游到了紙上’你寫成‘魚畫到了紙上’”筆者馬上表揚他觀察得認真,又轉向大家問:“一般情況下魚是游到紙上還是畫到紙上?”很多學生回答:“畫到紙上?!薄罢n文為什么說’’‘游’到紙上呢?”一個學生說:“因為他放了一張紙在水下面?!惫P者說:“究竟是不是這樣呢?下面我們來認真朗讀課文找出原因好嗎?”學生齊聲說:“好!”于是學生都讀得很認真、仔細,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學生對老師寫的題目產生了疑問,這是學生主動思考的信號。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閱讀了、思考了、參與了、理解了,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學習的自主權。教師引導學生的大膽質疑給了學生廣闊的發展空間,支持引導學生的求異探索是對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是對學生最充分的人文關懷。
  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人的發展在這當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體現對學生的人文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才能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