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小學語文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注重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結合人文精神和時代特點,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灌輸普及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素質、價值觀方面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人文精神;小學語文;課堂構建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已不再同于以往,如今的小學語文教育更加注重人性化、自主化,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首要位置,教師退居其后做一名指引者,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理解、感受和學習語文。本文就如何構建人文氣息的小學語文課堂進行了論述。
一、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的必要性
談及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第一,構建人文氣息的課堂適應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人文性的課堂,主要體現在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情感熏陶、內心體驗,重視想象、直覺以及創造性等方面。它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并且注重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它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其中內在素質主要是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這決定了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有極大的必要構建人文性的課堂,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人文性的教學。第二,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個講究全面發展的時代,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知識面的教學環節上,而要拓展開來,重視對文化內涵的灌輸,讓學生們通過語文課堂學到更深層次的中華文化以及文化精神,以此來豐富自己,強化自己,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如何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小學語文課堂
1. 把握教材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在現今的語文課堂上,不少老師忽略了滲透隱藏在課本深處的傳統文化,仍有部分老師持著應試的教育觀念,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遲遲得不到提高。因此,為了挖掘和滲透傳統文化,老師要圍繞著教材不斷拓展和延伸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司馬光》一文時,老師除了給學生們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歷史典故以外,還可以適當地擴展知識,延伸到司馬光所作的《資治通鑒》,以及當時司馬光所處的宋朝的一些名人典故或經典宋詞,借此給學生們展示我國的悠久歷史以及先輩們的文采智慧,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2. 轉變教學方式,構建人文課堂
隨著科技的迅猛進步、教育的不斷完善,現今教學理念已不同于傳統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語文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課堂,轉變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手段來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授蘊含傳統文化知識的課文之前,將課文的文化背景、文化根源以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刺激學生們的試聽感官,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對相應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
總而言之,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時,老師首先要明白人文課堂之于學生的意義,其次要通過把握教材內容、轉變教學方式等途徑進行構建,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素養、健全自我人格、確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理解語文并且樂于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 馬平霞. 小學語文“人文教育”初探[J]. 甘肅教育,2018(4).
[2] 蔡冬詠.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文教育的思考[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