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下,學生生存生活能力弱化、漠視生命等現象屢見不鮮,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對孩子的生命成長教育。生命成長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升了學生的生存力、生活力、生命力,給學生提供了實現生命質量提升的“場”,全面塑造學生自立與自主、責任與情懷等積極的生命品質。
[關鍵詞]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85-02
什么是生命成長教育?《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研究》提出,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品質的一種教育活動。我們認為:小學生命成長教育立足于全學生的身心健康,終身發展,為他們一生發展做好準備;從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出發,為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做好充分的準備;立足于學生的體驗教育,讓他們在真切的體驗中找到生命的真諦,為打造優質良好生命環境做好準備。通過生命與關懷教育,讓小學生學會必要的生存技能,體驗、感知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態度,讓學生懂得欣賞自己的寶貴的生命,從而懂得對所有生命尊重、關愛和賞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一、立足生命成長,建構課程體系
1.保障先行,發展學生生存技能
提升學生生命品質,最基本的還是要從保障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和生命安全開始。
?。?)護救系統。
我們通過“定點建設”的方式,申請兒童基金會安康工程項目,在臺州率先建設安全體驗教室。通過“情境——交互”式學習方式,以生動有趣的體驗形式,讓學生學會生命救護、消防、防災、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救護知識,習得救護技能。我們還長期和兒童基金會合作,邀請專家給老師、學生及家長上課,定期進行培訓,使課程落到實處;我們在校園內建設模擬交通設施,通過描畫斑馬線,安裝模擬信號指示燈,展示交通知識等方式,讓學生學習交通安全知識,體驗交通安全,習得相關能力。
(2)自理系統。
建設自理教室,教孩子疊被子、系鞋帶、整理物品等自理能力。學校還將各種自理能力制作成微課程,通過各種方式,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實踐,不斷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政系統。
通過專門的家政教室,讓學生學習下廚、做家務。家政課程有傳統節日的食品制作,如包餃子、包青團、包粽子,讓學生學會制作這些漸漸會被人忘記的傳統小吃。也有西式點心的制作,如餅干、蛋糕等烘焙課程。
2.情趣校園,提升學生生活情趣
?。?)靈性校園,詩意人生。
詩意的生命,首先需要的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土壤。而這片土壤,來自于學校濃濃的詩意氛圍。我們試圖從學校的“廊”文化建設入手,古色古香的花架、各具特色的盆栽、再加上走廊兩旁出自孩子們自己之手的作品,使得一道道走廊無處不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學習,孩子們的心也會變得富有詩意而具靈性,生活自然充滿情趣。
?。?)生命社團,創客人生。
創客教育是隨著近幾年社會、科技和文化的迅速發展而形成、興起的,對于教育者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校創客師生團隊制定了學校創客教育“三步走”規劃和年度創客教育計劃,組建了促進學生成長的教師團隊,構建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創客社團,選拔了基于興趣的學生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探索了校園創客空間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培育了學校創新氛圍和創新文化,取得了卓越成績。手工制作、拼裝搭建、3D打印、程序編程、人工智能等版塊的設置,都為孩子的創想落地提供了支撐,創造也為生活增添了一抹鮮艷的亮色。
3.課程拓展,浸潤學生生命品格
在充分尊重學生成長需要的基礎上,我們還設置了拓展性課程,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自我,展示生命力。
?。?)“一班一周一體驗”綜合性課程是指一個班級,利用一周時間,完全打破功課表安排,在學校吃、住、體驗生活,完全脫離父母,真正真實體驗各種生命課程。
在這里,我們更關注學生生命的體驗、經驗的累積、人格的健全和素養的提升。這樣的課程,學生樂在其中,長在其中。課程精彩,花開爛漫。我們構建“基礎+拓展”、“高效+創造”的課程,就是期盼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絢爛綻放,收獲成長。
(2)依托本土文化,開發研學課程。
研學課程的內容設置要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兒童感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大自然。學生的生活是最鮮活的課程資源。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活動及本土資源,讓學生拓展閱讀,關注家鄉,走向生活,引導探究和發現,讓本土文化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源頭活水。通過課程整合,初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活動計劃能力和社會調查能力;初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以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人格,使學生關心社會歷史現狀,初步形成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尊重成長規律,挖掘實施策略
1.注重體驗,實踐為王
生命成長課程絕非學科課程,它屬于綜合實踐課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親歷。學校制定了三大目標:
(1)通過協同操作、互相合作、實踐活動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教會學生基本生活技能、自我救助等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合作分享、交流反思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
?。?)通過活動開展,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發現創造的能力,收獲成長。
(3)在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中創設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在體驗中完善人格,在體驗中發展個性。
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中體驗真實的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義和價值,喚醒了成長的生命自覺。
2.面向社會,內外貫通
學校生命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學校生命教育不僅應體現在課堂上教室里,更不應該局限于學校內。應當充分利用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天地。我校生命教育開展中,曾發動、借助家長的力量,為學生帶來了更好的課程體驗。
3.點線結合,有序推進
無論是基礎性課程,還是拓展性課程,我們都注重把課程的過程充分展開來,讓學生在“點線結合”中有序、有梯度地完成生命的體驗。
?。?)聚焦“點”。
顧名思義,這里的點是指把所有活動聚焦整合,集中、綜合地進行,以期實現教育價值和效果的最大化。在生命成長課程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時空限制,很多活動學生無法充分體驗,自然也談不上浸潤成長?!耙话嘁恢芤惑w驗”應運而生,在這短短的一周內,通過協同操作、互相合作、實踐活動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教會學生基本生活技能、自我救助等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合作分享、交流反思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
?。?)拉長“線”。
這里的“線”即課程安排時間或周期。我們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從初期的規劃,到過程的展開和監督,再到評價、反思和完善,形成了一條條“實踐線”。
幾年的實踐中,我們給學生提供了實現生命質量提升的“場”。現在,任何時候你走進校園,你都會驚嘆于孩子們的活潑向上、教師們的積極樂觀,學校里洋溢著濃濃的生命氣息。2017年,學校獲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臺州僅此一所)。生命品質的提升,我們還在前行的路上。
(責編 韋淑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