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文化旅游 力推鄉村振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發展文化旅游對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1)是有效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需求來看,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已提升為“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態環境的需要即是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重要前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文化旅游為特色助推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產業全面發展,實現以產業扶貧反哺鄉村,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優良的生態環境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產業轉型期生產結構調整期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在內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期間,各產業生產成本飆高,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資金成本等方面。以往長時期形成了三大經濟結構,以投資為主的需求驅動結構在缺資金、缺金融人才的內地難以長期維持,以重化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也難以滿足新時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產業是當今世界大的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動力。在旅游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旅游景點還在以單純的旅游吸引物為依托,已不能形成優勢,利用文創產業來修飾文化、歷史這樣的內在因素,通過科技和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途徑。
?。?)未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將是大勢所趨。文化滋養身心,旅游開闊視野,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沒有活力。文化旅游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學習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技巧,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交互,激發自身主動性,拉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進一步體驗當地的文化氛圍,形成獨有的記憶標桿,產生長久的回頭率。這樣一來文創產業結合鄉村旅游,將在帶動鄉村振興,助推產業扶貧上大有用武之地,產業實踐者們大有施展空間。
二、某市發展文化旅游的優勢
?。?)資源足。某市文化資源豐厚。國務院近日批復將某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某市歷史名人眾多,地方文化豐富。此外,某市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已被國家、省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38處。某市擁有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7個。
?。?)項目多。某市文化產業項目眾多。具體情況如下:入圍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名錄4個,入圍全省特色文化產業項目3個。
(3)投入大。某市文化產業投資資金多,投入力度大。政府不僅大力拓寬了投資來源,還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僅四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政府投資額就高達6.1億,古城項目政府與民營資本投資總額達到70億,景區改造政府投入3億多元。目前許多景點、項目招商引資也在規劃進行中。
三、某市發展文化旅游的短板
?。?)品牌定位不明確。某市有豐厚的人文資源,同時也有一定的自然生態資源,品牌定位在人文與生態之間徘徊,各個景點各唱各調,缺少品牌線路、精品線路,對于品牌推廣非常不利。此外,品牌定位不明確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定位不明確,二者都削弱了品牌的識別能力與傳播能力,對品牌產生了弱化作用。
?。?)沒有形成完整文旅線路。集成度不高、向心力不夠,各自為政。景點與景點之間交通不便利,地區與地區之間壁壘任然存在,沒有形成特定的特色文化旅游線路,景點內設施不全,部分景點還處在規劃建設中。
?。?)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資源開發深度不足。某市得天獨厚的資源大多“養在深閨”,對外交通制約了文化產業發展,機場航班過少,基本定位為中轉站。高鐵線路不足,很多站點需要中轉,某市境內高鐵速度不能達到正常水平。
?。?)文化產業鏈不完整,盈利模式單一。缺少高附加值的衍生產業,從而造成了投入產出比偏低。旅游業主要表現在以收取門票獲利,服務業沒有圍繞旅游業來發展,服務業中的餐飲、住宿表現在各景點千篇一律,沒有特色。
?。?)人力資源屬于短板。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濟普查資料顯示,某市3.2萬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僅6.9%,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管理和經營人才相對缺乏,專業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培養不出”。
四、對某市發展文化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建議
(1)打造品牌,挖掘文化產業,培養特色文化。某市有著文化優勢,具有很強的排他性,只要確保了品牌定位與傳播的統一性,各個景點再凸顯差異,形成品牌傳播的合力,提升品牌影響力。
?。?)加強城市聯動,打破地域壁壘,制定經典路線。某市有13個縣區(場),每個區域各有其特色,可以對區域旅游產業加強統籌協調,聯合旅游、文化、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專門的旅游發展委員會,吸納各方意見,加強各區聯動,打造通暢的、有主題特色的旅游線路。
某市既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和傳承,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人文優勢明顯,可以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文化需求,制定不同的旅游線路。
(3)提升交通區位優勢,完善基礎設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大力推動高鐵建設。政府制定好完善基礎設施的整體規劃,加大財政投入,用好民營資本、社會資本,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4)主業和副業相結合,做強產業鏈。文化產業需要要足夠長的產業鏈來確保盈利。文化產業的主業依然體現在文化自身,利用主業來創立品牌,吸引消費者。同時,發展好文創等衍生行業,做強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的上下游良性互動,實現文化產業化發展。
?。?)營造創新氛圍,培養高素質人才。吸引人才,盤活資本,大力營造創新氛圍,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尤其是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加強教育,成立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以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產業扶貧、推動鄉村振興,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發揮文創推動作用。與外部智囊和營銷資源機構積極合作,締結友好交流地區,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利用文化藝術產業的吸引力,打造旅游地標,例如邀請名家設計建造著名建筑及景觀、在文學電影戲劇等文學藝術領域培養新文化勢力、本地區著名人物的影響力等,以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效率和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2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