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文教學是通過文章進行理念教育、知識補充的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語文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語文閱讀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與變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提升呢個學生閱讀能力出發,結合現代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新技術提高教學的質量。
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126-01
1.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是通過文字、文章的分析來達到教學目的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文章閱讀中,學習、分析作者的情感、使用的技巧等,將文字結構、組織等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尤其是針對在小學低年級的同學而言,提升閱讀能力,能有效的提高其基礎文學素養,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的自律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2.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問題分析
上文提到過,閱讀教學是通過文章的閱讀、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吸收、總結,進行思維構建的過程。我國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由于教學模式、教學素材、社會影響等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閱讀教學沒有發揮最大的價值。
?。?)教學模式傳統。在長期應試教學的影響之下,我國形成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成為了課堂的組織者、主導者,學生的地位并不突出。在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以主導者的觀念把握課堂,使得學生的參與感下降,學習不夠集中,降低了教學的效率。
我國雖然開展了信息化教學改革,但是校園為了避免教師對工作敷衍了事,常常限定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間、內容等,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并不喜歡使用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學仍然處在教師講解的范疇內,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理解不透徹。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不成熟,正處于基礎素質的構建過程,面對閱讀學習,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的講解,或者聽懂了很快就忘記,導致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難,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難。尤其是面對統一的評價標準,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從而使得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厭倦、懈怠情緒,降低教學的質量。
3.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要點分析
?。?)趣味性。小學生是好奇心旺盛的群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中要重視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文章有興趣,從而引導學習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集中性。語文課堂的時間普遍在45分鐘左右,而心理研究表明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我最多在十分鐘,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將重要的內容歸納到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4.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情感閱讀教學。情感閱讀是建立情感聯系,實現共情的重要措施,利用情感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認識,教師可以在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情感閱讀,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
比如在學習《彩色的夢》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這個夢是彩色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瀏覽文章,在此之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為什么夢是彩色的,然后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情感閱讀,比如在“大片的天空,藍了,藍得透明!”這一句中,教師要告訴小朋友,要拉長語調,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想象藍藍的天空,從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多媒體教學。在科技與教育相結合的背景之下,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科技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采用高效率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梢岳枚嗝襟w教學設備,讓學生觀看影片、聽取錄音,進行文字互動等方式進行學習。
多媒體教學能具象化教學內容,以動態圖片、視頻、聲音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比如,在《守株待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首先將守株待兔的動畫片播放出來,在動畫片的吸引下,學生會集中精神觀看動畫;在學生看完之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動畫片里的種田人遇到什么了?”“你能結合種田人的心情朗讀課文嗎”等,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
?。?)動態化教學。閱讀是一種靜態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天性好動,專注力不高。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動態化,比如安排學生就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朗讀、角色扮演、排練小品等,以動態化的過程促進學生分析、揣摩作者心理,充分了解文章。在《陶罐與鐵罐》的授課中,我組織學生利用不同顏色的手套表示陶罐與鐵罐,讓學生坐在講臺后面,利用手套進行“玩偶式”《陶罐與鐵罐》表演,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表演完畢之后向學生進行提問,學生的發言也很熱情積極。在此之中,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其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基礎素養不高,閱讀能力差,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的特點展開教育活動,以情境創設法、合作教學法等方法活躍閱讀教學課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演繹中理解文章,提高語文素養,從而強化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對學生開展拓展活動,通過擴充學生的閱讀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鄧尚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85.
[2]向雪瓊.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人力資源管理,2016(05):189-1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