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實際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師的講解占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信心,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率的教學形式,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主體意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反復閱讀可以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提升觀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就是激發學生觀察興趣較好的一個課例。文中對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描寫可謂精彩至極,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這篇課文,在學生反復朗讀、想象,充分感知課文描寫的壯觀景象之后,可引導學生討論: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描寫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語言為什么如此具體生動,令人震撼?通過分析交流,學生就會明白,這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體會的結果。只有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對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了如指掌,才能寫出如此生動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想,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精彩,如果你還能把這些精彩記錄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通過學習,學生就會慢慢對觀察產生興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觀察任務,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對寫得好的日記給予加分、送星等獎勵。孩子都是喜歡被肯定,被獎勵的,無形中學生的觀察興趣便得到了提升。
二、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教學內容非常多,且包含的文章類型較多,通過這些文章,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人文美和意境美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同時還能夠通過各種情感的培養來對學生進行啟發,幫助學生發現文章中的各種文學美。此外,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能夠通過對教材中美的形象的呈現來幫助學生感受到不動文章的獨特魅力,從而在其中發現美的形象,這對學生今后的文學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樂于課外閱讀
想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增強其文學修養,閱讀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會對閱讀具有一種習慣性的需求,通過閱讀能夠使學生的內心得到滿足,這種閱讀能力的培養既能夠保證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同時還能對學生內心的情感進行生化,幫助學生發展。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中,其對學生的閱讀量進行了規定,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得到樂趣,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中,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不斷研究,實踐的精神。只要閱讀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堅持不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5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