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升小學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課堂教學,選擇適切的閱讀訓練文本,開展有效的讀書實踐活動和加強課外閱讀是提升小學高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閱讀能力;有效策略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有關知識的、情感的、文化的等內容都蘊含在閱讀當中,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中心環節,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提升小學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踐行一課一得的理念
“一課一得”,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取其中一個訓練點,重點落實。學生在一課的學習中,通過扎實地學習一個訓練點,真正習得一個方法,而且能真正有效運用。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不要貪多求全,只取一點,重點落實。最終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連點成線,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螺旋上升。如果每一節語文課都能有意識地讓學生“一課一得”,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素養肯定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例如,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1. 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2. 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3. 表示語意的跳躍。4.
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這些用法,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相機滲透并找到相應的練習進行訓練,讓學生明確省略號的用法并在習作中學會應用?!耙徽n一得”就這樣在細微處體現出來。又如,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的學習點為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方法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學習并運用到平時的習作中。課后讓學生從課外閱讀的書籍中再找一些類似的句子,去分析比較。批改作業時,再比較課文和課外書籍中這些方法的相同和不同,優劣之處,再仿寫幾段類似的說明段落,通過這一課的訓練,鞏固,提升,再鞏固,再提升,螺旋性的提高對說明文這些說明方法方面的能力,從而牢牢地掌握說明文的這幾種說明方法,并且學會了在以后的說明文學習中,對這幾種說明方法的熟練閱讀理解和分析。
只要我們能正確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學合理地進行取舍,每堂語文課都能突出一點,抓實一點,不僅是讓學生“學過了”,更要讓學生“學會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課一得”,學生的收獲自然也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二、選擇適切的閱讀訓練文本,總結閱讀方法
適切的閱讀訓練文本主要指非連續性文本、敘事性文本、說明性文本。嘗試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總結出有針對性的較系統的教學策略。1.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建議。2. 敘事性文本閱讀方法:如檢索信息的方法,通過上下文和實際理解重要詞語和句子的方法,運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抓住關鍵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分析作者寫作目的和概括人物品質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等。3.
說明文閱讀方法:(1)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特征。(2)說明的方法及作用:①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事物的方法。作用:具體有力地說明……。②列數字:用一些數字來進行說明的方法。作用:可以科學地精確地說明……。③打比方:把此事物比做彼事物的方法。作用:生動形象地說明……。④作比較:選擇有外部或內在聯系的事物進行比較的方法。作用: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3)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性、平實性、簡潔性。
三、開展有效的讀書實踐活動,愛上閱讀
我縣是中央蘇區縣之一,有“建寧蘇區反圍剿園宣傳手冊”,有“建寧縣志”,有“清新花香 閩江正源”等現成的相關閱讀資料,可以開展“講故事”“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愛上閱讀。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誦讀經典,宣讀優秀習作,分享好故事,交流課外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悟等讀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視野
課外閱讀既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計劃推薦和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如《中國歷史故事精選》中的“大禹治水”“勾踐臥薪嘗膽”“荊軻刺秦王”“屈原投江”等故事。讀史,為是的讓學生能夠在這些歷史故事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歷史可以使人莊嚴,可以使人崇高,可以清醒地定位自我。推薦讀《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六出祁山”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火燒赤壁”“空城計”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并提高對事物的基本判斷力,堅定對文化道德基本價值的持守。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和指導,踐行一課一得的理念,選擇適切的閱讀訓練文本,立足課堂教學,通過課內閱讀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理解字詞,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解答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給他們創設開放性的閱讀環境,使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輕松、快樂的閱讀中吸取知識,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語文閱讀的內容,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豐富知識,從而得以全面地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鞏固于課業,拓展于課余。
作者簡介:
饒學娥,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城關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