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學生音樂情愫提高學生能力水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多媒體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模式。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欣賞、感受與創造音樂的能力。多媒體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可以為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興趣,使音樂課堂更加高效。
多媒體 初中音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117-01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使音樂課堂的教學體系更加完善,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師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1.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簡單的為學生演奏或者通過磁帶為學生播放音樂磁帶,就相當于帶領學生一起欣賞了該音樂,這種形式不僅單調,而且學生也無法感受到音樂的美。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的有效運用,將充滿美感與動感的圖像、聲音、視頻有效的融為一體,能夠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激發起學生對于音樂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欲望。比如在教學歌劇《白毛女》選段時,我們便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歌劇《白毛女》的視頻,通過視覺與聽覺對學生的感官帶來雙重刺激,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初中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加深他們對于該音樂的認識與了解,從而產生深刻的情感,使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達到最佳水平。
2.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同步提升。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來引導學生發揮自己想象力,表達自己通過音樂多能夠聯想到的畫面與內容。比如在教學歌曲《洪湖水 浪打浪》時,我們首先可以播放一段電影《洪湖赤衛隊》的視頻片段,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播放歌曲《洪湖水 浪打浪》,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展開聯想,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情,猶如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啟迪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多媒體的應用要適度,不要一味的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過多的使用,比如在這節課中如果長時間的播放《洪湖赤衛隊》的電影,不但對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沒有益處,反而會將學生的思維長時間留在電影本身,而忽略了對于所要學習音樂的認識與想象。
3.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比較強,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佳時期。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鼓勵學生創造音樂美,切實提升初中生的音樂素養。這就要求我們在拓寬自己的教學思維,設計出傳統與流行相結合的精品課件,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比如在教學《歌唱祖國》這一經典曲目時,我們可以通過“微視頻”的形式為學生講解歌曲中的重點與難點,布置前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結合原有歌曲,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繹這首經典曲目,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可以準備服裝、道具,可以選擇一人獨唱,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的模式,總之學生可以天馬行空的去創造一切他們心中所認為得這首歌最美的演繹方式。然后,在學生進行演繹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手機等錄像設備制成音頻或者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加以播放,做進一步的分析與學習。如此,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參與的熱情,還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美的創造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
總之,多媒體技術利用繪聲繪色、動靜結合的特點,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對于學生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我們要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正確認識到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突破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催生學生音樂情愫,提高學生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莉.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5(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