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習作水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是一篇教學探究,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應用性教學的重要領域,通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研究與實踐,通過有效觀察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豐碩學生習作情感,提高習作能力,有助于習作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觀察感悟 豐富體驗 豐碩情感 習作能力
習作教學千教萬教離不開生活。提起習作,很多同學表示頭疼,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如何讓學生洋洋灑灑、言之有物呢?我認為,只有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眼中有物,心中有路,才能讓學生不畏懼習作,并能喜歡,樂于習作。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學會認真觀察
學生們習作不知道應該怎么寫,無從下筆的情況是經常出現的。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缺少一雙認真觀察的眼睛。那么,如何讓學生會看、會寫有興趣寫,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生活,觀察留意身邊的事物是最貼近小學生認知特點的。學生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童化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學生身邊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的發生著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視覺不同的觀察,會給那些善于留意身邊事物的孩子不同的感受。小學生也是好奇心極強的,只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會學生多留心善留意,大千世界,生活的點點滴滴處處皆有文章。如,觀察值日生是如何值日的,誰掃地,誰擦地,怎樣擺桌椅,孩子們的做法是什么樣;學校里的花壇一年四季都種了哪些花,都有哪些變化,春天什么樣,秋天又是什么樣,讓孩子們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外貌長什么樣,有什么樣的習慣性動作和語言,是個什么性格的人,平日穿著打扮,此人有什么突出的事跡等;讓孩子們在家里做一些具體的觀察,家里養一些小動物,平常精心照顧的同時,注意觀察每天它們的變化,讓大家學會用心看的好習慣,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留心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孩子們把平時的一些事積累起來,到習作課上就會有內容可寫。
二、教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離不開教師悉心的指導。使學生零散的觀察方式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方法,多角度系統的觸動思維拓展,再由觀察的立意為主線貫穿觀察始終。讓學生的觀察有章有法,有效服務于習作主題。在平的教學和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觀察事物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或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或是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寫,只有這些用心看,仔細聽,才能寫出有條理的文章。在指導學生觀察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如,觀察校園,可以讓學生從走近校園寫起,按平日行走順序游遍校園,同時注意觀察在不同的方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與特點,學生們在習作時就會有一定的方法,條理分明地習作了。其次,要讓學生把事寫的細一些,比如描寫一盆花,可以讓學生站在花的旁邊,看一看我們是從哪里開始寫比較合理,是從視覺上的形開始還是從嗅覺上的味開始,還是從花的品格上體會,以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們一點點的說一點點的談,學生就會獲取好的內容材料。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為觀察插上翅膀
想象力是一種能力,是習作靈感的基石。豐富的想象力能夠豐碩學生習作過程中文章的精神內涵。也就是說,無論寫人、寫景還是記事如果沒有想象力的文章是乏味的。同樣,我們要引導孩子想象。學生的想象能力是潛在的智能資源,從不缺乏,在于發動,鼓勵學生在習作過程中乘載想象的快車,是習作通向成功的助推劑。在發揮想象的過程中,可以倡導學生天馬行空的隨意想,用不拘一格的態度去聯想,在習作課堂上教師根據習作要求教學目標,再將學生的想象進行引導選取,將學生的自由想象化為主旨想象,學生的習作思路就會在習作背景要求下,即豐富又有突出之處。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們進行溝通,通過人、事等一些事物讓學生們想到與這些有聯系的事,讓學生們進行想象,把一些事要反映出來的具體細節挖掘出來發揮在習作中。特別是看圖習作,孩子們根據圖上的內容和生活中的實際進行聯系,這樣來豐富習作內容,用文字把畫面的內容和自己的聯想描寫出來,文章都會形象生動。
四、文章比較,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觀察點形成優勢
學生寫出一篇命題作文,好壞是不一樣的。命題習作教學時,可以找出兩篇范文讓學生實際欣賞比對,讓孩子們感受別樣的好。比如,六年級有一個單元的文章,一只老虎被關起來了,有的學生只是把畫面上的內容簡單敘述,老虎毛皮什么樣,眼神多無奈,我們看出來老虎沒有了自由,它只能天天無所事事地在這里趴著。有的孩子就想象很多,內容很細,這曾經是一只百獸之王,在森林里自由生活,有一天被抓進了籠子里,它如何抗爭,最終向命運抗爭,偷跑出去后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它的靈魂永遠自由了……。同樣一篇文章,高低立見。學生自然想到,我們的習作內容還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我們還可以寫的更好。從而在觀察的同時注意和想象結合。
五、幫助學生們寫日記,做到觀察日積月累
用記日記的形式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日記采用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學生在日記練寫過程中,可以不受體裁,和固定要求的限制。練寫起來看似隨意性較強,但恰恰是學生自由寫作的最佳載體。學生可以將一日當中覺得可記可述的事情,憑心而寫。這即為學生松綁了固定習作內容的束縛,又培養了學生練筆的好習慣。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币蠛⒆觽內绻莛B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就一定要用筆記在自己的觀察筆記中,不然時間長了,腦海中是不可能存那么多新鮮的事物的。讓我們把看到的東西用筆記錄下來,幫助孩子存貯一些生活的事,習作的時候就可隨手拈來,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而發。
總之,教師在習作培養的過程中。在幫助孩子習作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體會觀察的樂趣,在觀察中不斷發現,在發現中不斷體會,在體會中不斷升華習作的靈感;教會學生學會正確的使用觀察方法,身體各個器官綜合運用是最好的觀察方法,或是某一部分的獨特見解,可以是通過看得來的,可以是通過聽得來的,可以是通過觸碰得來的等等;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源于好的觀察習慣,樂于觀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觀察會讓學生豐富生活體驗,通過豐碩的體驗感悟生活情趣,不斷積累習作素材,拓寬習作思路,做到心中有事、有景、有物,才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作者簡介
張立坤(1979.8.19—),男,漢族,籍貫:黑龍江省富錦市,學歷:??疲毞Q:一級教師,職務: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