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寬容與接納,讓特殊學生綻開可愛的笑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在社會上有著特殊需要的孩子越來越多,但在普通的學校、普通的班級,我們無法給他們提供特別的教育,那該怎樣做才能使孩子融入到普班的教育中去,給予他們適合的教育呢?
  【關鍵詞】特殊孩子;寬容;接納;融合教育
  清晨,我踏著和煦的晨曦向著學校走去。在校園的跑道上我正走著,突然從身后傳來了一聲不算很響亮而且含糊不清的“老師好”!我扭頭一看,哦,原來是小霖啊!我連忙笑笑,也回了一句:“霖霖,早上好!”小霖聽到我肯跟他說話,開心地笑了,還快走兩步趕上來牽著我的手。我沒有甩開他的手,而是笑著牽著他往教學樓走去。
  看著小霖開心的笑臉,我不禁回想到了他進入小學這幾年來的點點滴滴。小一招生報名那天,小霖牽著媽媽的手靜靜地進來了,這是一個很文靜的孩子,不開聲,眼中露出了膽怯與驚恐的目光,緊緊地扯著媽媽的手。讓他跟著哥哥姐姐們去找老師聊天,他也不愿意跟媽媽分開,最后要媽媽親自送他過去。晚上,我翻開了老師跟孩子的聊天記錄,才發現這個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有所不同。于是,我連夜跟家長取得了聯系,并了解情況。原來,小霖是個患有嚴重多動癥和輕微自閉癥的特殊兒童,為了能更好地陪伴他成長,媽媽花費了不少心思。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所以最后學校還是接收了小霖,但為了保護這個孩子,并沒有把孩子的情況告訴任何人,包括任教的老師。
  開學后,不到一個星期,問題就接連不斷地出現了:不管什么場合,小霖見到老師和同學都會把口水吐到別人的衣服上;上著課,他會突然之間沖上教壇,去搞老師在黑板上貼的教具;有時還會沖出教室,在操場上瞎跑,攀爬欄桿去摘樹葉……他的言行嚇壞了不少老師,也嚴重影響了老師們的教學行為,同時,作為學校還收到了不少家長的投訴。其實,學校從第一天起都有不斷地關注這位孩子,孩子每天所發生的事情學校都有進行跟蹤及處理,面對家長也給出了不少的教育建議,但因為家長內心的顧慮太重,老怕學校把孩子推出校門,在明知道孩子現在的狀況不適合像普通孩子那樣去接受教育的情況下還是不肯配合,甚至還對孩子采取了打罵的行為,再加上任教的老師對像小霖這樣有異常的孩子失去了耐性,也不怎么愿意接納他,最終導致孩子開學不到一個月就只能申請休學,回家接受外面一些特殊機構的行為能力訓練。
  一年后,家長申請重讀一年級,不肯跟隨著原來的班級、原來的老師。學??紤]到孩子的特殊性后,最終同意了家長的申請,同意孩子復學到新的一個班級里去學習。但這次,學校先跟班主任等任課老師交了底,把孩子的詳細跟蹤情況告知了任課老師,同時也要求任課老師多跟家長溝通,共同對這個孩子負責,做好教育工作。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看到小霖一天比一天有進步。在孩子的臉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笑容,看到了他慢慢地從躲起來到主動走近了同學,懂得跟同學、老師去打招呼。
  看著小霖的變化,我不禁思考著:像小霖這樣有著特殊需要的孩子越來越多,但在普通的學校、普通的班級,我們無法給他們提供特別的教育,那該怎樣做才能使孩子融入到普班的教育中去,給予他們適合的教育呢?
  一、 寬容與接納,讓孩子融入普班生活
  小霖是個患有嚴重多動癥及輕微自閉癥的特殊孩子,他有自虐的傾向和常有控制不住自己行為的事情發生。他心里有是非觀念,知道吐口水、影響同學上課是不能做的,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犯錯。對于這樣特殊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對孩子首先應該有尊重和接納的態度,引導班上的孩子寬容地對待他,對他的一些異于常人的行為要學會包容,為孩子和班級里的小伙伴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孩子從逐步適應到真正融入到普通班的學習生活中去。只有這樣,不斷地關心孩子、理解孩子、愛護孩子、為孩子著想,才能有利于發揮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茁壯成長。這一點在小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第一位班主任從一開始就沒有接納小霖,一點都沒有把孩子放在心上,沒有給機會孩子,老是拿小霖和班上一名超前教育的教師子女來比較,令家長覺得難堪與失望,也令孩子更加害怕進入校園,抗拒他人的接觸,甚至很快就失控了,最后只能休學回家接受行為能力的訓練。第二位班主任卻懂得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先從接納、關懷開始,進而理解、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表揚,獎勵好的行為,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同時,在班上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有趣活動,如,通過團康活動讓他與班上其他孩子相互認識和理解,形成班級中的生命共同體。通過“有趣的體驗游戲”“我和你來手牽手”等活動,讓其他孩子體會特殊孩子的需求與困難,懂得怎樣跟特殊孩子相處,在班內營造包容的氛圍,這樣有利于他們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另外,向小霖提供同學的協助,讓孩子們輪流當他的小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班上的孩子懂得如何幫助和接納小霖,使小霖能漸漸把情緒穩定下來,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逐步培養起自我約束的能力??粗×匾惶毂纫惶鞝N爛的笑容,我們也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二、 溝通與配合,為孩子保駕護航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特別是有著特殊需要的孩子,家長在特殊兒童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和比擬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在學校學習期間,家長是家庭與學校的積極合作伙伴,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兒童的身心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學校應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家長也應主動地積極參與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來,摒棄那種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就甩手不理的心理,特別是作為普通學校的班級,老師需要兼顧四十多個孩子而無法專注于某一個孩子的教育。因此,更需要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校通過與家長一對一的交流、指導家長陪護孩子的成長、組織家長積極參加各種關于特殊兒童教育的分享交流會等,幫助家長增強參與意識和提高參與能力;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共同探討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創設適合的教育環境、提供適合的教育內容, 檢視學習進展及成效,多管齊下,發揮孩子的潛能;加深家長與學校、與老師之間的互信,提高教育訓練水平。家長的配合與理解,能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為孩子營造和諧相處的氛圍,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措施。家校聯動,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起,成為促進特殊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為孩子的個性發展保駕護航。
  三、因材施教,助力健康身心的發展
  在普通班級里,特殊孩子因心智發育異于普通孩子,故很難真正地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為此,普班的教師還得對這些特殊孩子以個別化教育為依據,采用適合這些孩子特點的教學方式及內容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上,適度關注這些孩子,對他們的要求要有所降低,重點還應放在行為能力的培養和適應性上,促進他們語言和溝通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道德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盡可能地縮小與其他孩子的距離,為孩子的生存和發展打好基礎。
  孩子的成長需要呵護,特別是這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更需要其他孩子與家長的包容與接納,為此,我們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特殊孩子,給他們良好的教育,讓他們在社會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間,愿越來越多的笑臉在我們面前綻放。
  參考文獻:
  [1]邢同淵.家長參與特殊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及舉措[J].濰坊學院學報,201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