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特殊學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班就讀政策進一步落實后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在普通中小學生活、學習。智力障礙兒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智力障礙兒童主要有感知、記憶、語言和思維方面的障礙,使得他們不容易適應正常的學校生活。本文對智力障礙兒童W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通過W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方法總結出相應的策略,即通過指令性語言、善用冷處理、從學生視角分析原因、發揮集體力量、掌握行為矯正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為特殊學生隨班就讀做好輔導工作,提供好的發展條件,同時為班主任解決班級中的特殊教育與管理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學生;智力障礙;隨班就讀;行為矯正;厭惡療法
  案例正文
  一、掌控局面,及時制止沖動行為
  一次課間操時間,學生W和學生C在教室發生打架事件。學生W臉頰被筆尖劃傷,導致出血,情況較嚴重。
  這里先對學生C做一個簡單的情況說明,學生C是班級中的另一個特殊學生,屬于情緒行為障礙類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當情緒失控時會出現哭鬧、大喊大叫的行為。學生W和C都是班級中較為特別的孩子,班主任老師無論是在座位上還是站隊位置上都做了細致的安排,避免兩個孩子的頻繁接觸。由于兩人當天課間操都請假,在班級學生去操場做操期間,學生W通過寫有“你是個自行車”的紙條想吸引學生C的注意,但平時受不得一點委屈的C在收到第三次寫有同樣內容的紙條后,情緒爆發,沖到學生W的座位用暴力的行為發泄心中憤怒,學生W沒有進行反抗,教室其他學生及時將C拉開。待班主任回到班級后班級其他同學開始反映情況,學生W又一次將寫有內容的紙條送到學生C的桌上,學生C不顧班主任及其他學生的阻攔,抓起鉛筆向學生W扔去,導致W臉頰劃傷出血,班主任老師安撫學生C的情緒,幫助W清理傷口,通知了兩人的家長到校協商學生沖突。
  問題分析
  一、診斷
  W屬于輕度智力障礙兒童,感知覺速度慢,記憶能力差,思維水平低,對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習成績差。在生活能力、適應能力上發展水平低,心理過程的活動異常,導致其不能像正常的兒童一樣認識外界事物、認識自我,使得其很難適應班級生活,出現一些干擾別人、情緒不穩定、破壞等行為,容易被班級其他學生排斥、疏遠。
  二、關注與被尊重的需要
  從學生W的案例中進行分析,很多的奇怪行為都包含著希望被關注的需要,渴望與其他學生一起玩耍,但又不知如何與人相處,因此做出的吸引注意力的行為大部分不能被理解,班主任老師雖會對其特殊關心,但班級中另外一部分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還是會分散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
  三、特殊教育資源的需要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打破了“特別對待”的標簽,實現了一定的教育公平,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普通中小學并不具備特殊兒童的教育資源,有特殊學生隨班的班主任教師缺乏相關的專業培訓,只能在經驗中進行摸索,會給特殊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帶來很大阻礙。
  指導對策
  一、給予及時的指令性語言
  針對W這種智力障礙且沒有判斷能力的學生,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內要給予他明確的行為對錯指令,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表揚、鼓勵,錯誤的行為及時表達不可以并制止,隨后嘗試用不同的理由進行說服。有時這種指令性語言可能會重復多次,但每一次的行為都必須進行評價,即使影響的效果小,也不能跳過這一步。
  二、善用“冷處理”
  W并沒有攻擊性的行為,但他部分奇怪的行為可能會引起班級中其他有攻擊行為傾向學生的反應。當發生像案例一中打架等嚴重的沖突事件時,要做到冷靜處理,第一時間將雙方隔離,將具有攻擊行為的學生放置在自己身邊,不予訓斥,也不說出任何帶有情緒性的語言,讓沖突雙方及班級其他孩子坐“冷板凳”,再清理好傷口后,詢問不同學生事情發生的具體細節,分析成因。
  三、從學生視角分析原因
  對于日常中的小事情,例如W課間不斷拿雪進教室,把掃把、拖把扔進廁所等行為,同樣第一時間給出指令性“這樣做不可以”的語言,其次要學會從不用的角度分析原因、阻止行為。在處理W拿雪進教室的行為中,班主任首先用雪化成水容易摔倒來說服W,第二次用雪偷偷放進課桌會打濕衣服、書本來引導,連續失敗后班主任意識到W對雪是單純的喜歡,因此抽出時間帶著W到操場玩雪結束了他的行為。
  掌握多種行為矯正的方法
  行為矯正也稱為行為治療,通過行為矯正減少、消除不良行為,幫助學生適應班級、社會生活。對像W情況的學生,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幾個方法:
 ?。ㄒ唬┦孪忍嵝?
  W隨班級一起學習生活了幾年,通過日常的訓練,形成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需進行強化,因此班主任在像飯前洗手、站隊不講話、或是W平時容易犯的錯誤都應進行事先提醒,以減少問題發生的頻率。
 ?。ǘ┱龔娀?
  當學生某一種奇怪行為不出現,即行為正常時應立即進行表揚、獎勵。比如學生W在自習課時用衣服掉件撞擊課桌金屬發出聲音來吸引教師注意力,班主任糾正行為后,整節課都沒有再發出聲音,班主任在下課后給了W一顆他平時喜歡吃的糖果進行獎勵。在一些小行為上,可利用一定的強化物進行行為的矯正,例如糖果、零食;學生喜歡的玩具、小紅旗;語言或是身體上的激勵如微笑、點頭等。
 ?。ㄈ﹨拹函煼?
  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要立即給出厭惡的刺激,阻止行為直至消退。學生W由于沒有判斷能力有時會出現一些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行為,例如玩手工小刀、上下樓梯蹦蹦跳跳、咬鉛筆頂端的橡皮擦等。這些較危險的行為教師必須使用強制的手段,例如在學生玩手工小刀時給他眼神、語言上的警示,沒收小刀來讓他體會到事情的嚴重性;W在平時生活中討厭吃辣椒,班主任與家長一起在鉛筆橡皮擦的地方涂抹辣椒油,每次W咬鉛筆時都會有不適反應,半個月后停止了行為。
  結語
  通過對W的案例及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管理方法進行分析,總結出了一部分可供參考的策略。但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對實際的教學資源要求高,班主任老師缺乏相應的職業培訓,只能在經驗中進行摸索,特殊孩子的教育管理仍是一個有待完善的問題。但另一方面,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又具有不可否認的積極意義,它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體現。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增加了他們與正常兒童接觸的機會,使他們可以和同齡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對幫助他們和正常學生一體化,實現教育的融合有特別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捷.兒童行為矯正中懲罰技術的探討[J].教育導刊,2011(2)
  [2]黃穎.一個發育遲緩幼兒隨班就讀的個案觀察與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
  [3]陶雪梅.特殊需要兒童隨班就讀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5(08)
  [4]毛穎梅.特殊學生心理咨詢概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90-213
  作者簡介:陳聰(1995-08),女,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族:漢,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專業發展,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院,小學教育專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