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游戲足球教學模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足球是一項風靡世界的運動,雖然我國的足球競技水平暫時不高,但卻有很好的群眾基礎。隨著“足球入校園”的深入開展,對足球的教學重視程度日漸增強,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在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仍處在對足球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掌握。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小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和熱情,使小學生逐漸覺得學習踢足球是枯燥乏味的,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就失去了課堂的自主性。
興趣是小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愛好和追求的主要心理活動,是促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原動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生理等因素,學生協調能力差、合作意識淡薄。而游戲恰恰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在足球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戲,讓他們感受足球運動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足球運動的技巧性以及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對足球運動產生興趣,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校于2018年9月開展了“小學體育中年級游戲足球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希望通過游戲足球教學模式的嘗試,在足球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起來。
【關鍵詞】游戲足球;課堂興趣;自主性
傳統的體育足球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教師過多地進行運動技能教學,通過技術要求講解、動作示范、學生練習、動作糾正、再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很難理解動作技術要領,學習過程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具有局限性和不穩定性。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進行教學活動,無疑會讓學生對足球教學產生冷淡心理,不利于發展和鞏固學生的體育興趣,更無法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而且,足球運動具有“三高”——難度高、強度高、技術含量高,相對于由上肢控制的球類運動(如,籃球、乒乓球),足球的難度系數更高,練習中往往使小學生望而卻步,也降低了課堂的自主性。
當然,有的教師會在足球課中插入一兩個小游戲,通過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放松身心。還有的教師會根據學生掌握的足球技能安排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小比賽、小游戲以堅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在足球課中插入游戲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其教學模式的本質沒很大的突破,只是在原有教學框架上加以改動。對學生提高足球運動興趣,實現課堂自主性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喜歡足球課,愛上足球運動,讓我們的足球課堂更快樂、更高效,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教育目標,就應該對傳統的足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嘗試。
足球運動本是一種游戲,只是深受大眾的喜愛而發展、升華游戲的競技性和社會性。而游戲則是每個小學生最愿意、喜歡參與的活動。如果能將我們的足球課堂教學內容與游戲完美結合,那我們的足球課堂將會是學生喜歡參與,既學到時東西,又玩得開心的課堂。因此,我們嘗試著將足球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能技巧設計成游戲,讓學生在玩游戲中找到球感。然后通過教師對游戲過程進行點評,讓學生發現學習相關運動技能技巧的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比誰射得準”游戲中,2個學生一組,面對面站在相距7m遠的圓圈內,分別將球踢進對方的圓圈內,當球進入圓圈內時。對方應快速將球撿起后再向對方踢去,最后誰進的球多誰就算贏。初次游戲只講規則不講技能,通過游戲過程讓學生初步感受游戲的技巧性。在游戲后進行小結,由學生對游戲過程進行分析,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自主性。然后,教師幫助分析,引出技能教學內容。師、生技術動作示范,指出技術要領,幫助學生找到游戲的致勝“法寶”。通過技能分析、教學、練習后,再進游戲,進一步提高游戲質量和學生對技能的學習、掌握、運用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足球課堂變得很活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十分高。足球課不再是枯燥無味地學習足球技能技巧,而是在玩,并且慢慢發現自己“玩”足球的水平不斷提高了,自己也越來越喜歡足球課了,越來越喜歡足球運動了。足球課堂中“玩”,課后也“玩”,放學后校園最熱鬧的是足球場了。兩個球門不夠,就再加四個球門,足球場不夠用,就操場上玩,校園內處處可見學生奔跑的身影,快樂的歡笑聲。
鑒于游戲對足球課堂的高效改良,我們嘗試研究“游戲足球”教學模式。游戲足球就是將大部分足球教學要求的運動技能技巧設計安排在游戲中,讓小學生在玩中學習、練習、掌握足球運動技巧,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起小學生在足球教學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提升教學效果。
游戲足球課堂中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我們都設計相應的足球游戲來達到課堂要求。例如,在開始部分,我們針對足球課教學要求設計游戲,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玩中不斷熟悉球性,找到球感。以熱身、球感練習為主,可以安排下列1個游戲:1.“搶地盤”。當教師發出指令后,學生迅速運球靠近規定場地上的標志物,將球放置在標志物上視為搶到地盤,標志物不能改變原有位置;2.“雙人版保衛蘿卜”:2人手拉手控制1個足球,在規定的場地內用腳運球。兩人保護好自己足球的同時去將其他組的足球踢出界,2人不能松開手,球被踢出界后學生在場外等待下一輪游戲;3.“沖出重圍”。將所有學生分成兩組,在規定的場地內兩組同時運球。在運球過程中教師喊出其中任意一組的隊名,被告喊到的一組作為抓捕組,該組需迅速運球抓捕另一組,另一組學生在運球的同時躲避抓捕,進入安全區;4.“穿越火線”。將學生分成兩隊并站在相對的兩條邊線上。每人一球,聽到口令后立刻運球出發,最先全部運球超過對面底線的隊伍獲用勝;5.“搶西瓜”。學生分為兩組,站在圈外,在圈中心放單數個足球。學生快速跑到足球處運球后回到起點,把“西瓜”放在自己的大本營中,搶到“西瓜”多的組獲勝。
游戲過后再加上適當的拉伸運動,就能達到很好的課前準備效果。在足球課堂的基本部分,我們主要是根據當天足球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設計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漸漸認識、學習、掌握足球運動技能技巧。如:1.瘋狂急剎車”。學生在場地內進行運球,教師握拳表示停止,學生立刻踩球停住球,教師松手學生接著運球。教師握左手拳要求學生左腳停球,握右手拳要求學生右腳停球。通過游戲讓學生練習左右腳停球技巧;2.“小豬搶球”。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5人,一組在場地內防守,一組在場地外為進攻,進攻主每人1球。教師發出指示后進攻方運球進入場地,防守方進行搶截球,防守方需蹲著移動去搶球,球被踢出場外的學生不得再次進入場地。游戲中要求運球者只能使用腳背外側運球,通過游戲學習和練習腳背外側運球技術;3.“獵狼”。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在區域內當“狼”,另一組在區外當“獵人”,場外學生用一個足球當“獵槍”,被擊中的“狼”下場。要求“獵人”統一用腳內側推射向“狼”,達到練習腳內側推射技能的效果;4.“爭分壓奪秒”。在區域內用標志物擺設若干個小球門,1.5米寬,學生每人1個球。學生運球通過任意小六得1分,在指定的時間內,學生需要盡可能快速地通過多個小門得分(不能只在同一個球門附近移動)。游戲中不限運球方式,強調左右腳全面發展,注意觸球力量,強化控球能力;5.“極速接力賽”。學生分成2個小組,每組學生成一條直線前后間隔2米,最后一名學生開始運球線過前面所有學生后把球交給第二個學生繼續運球,自己加到原來的位置站好,直到所有學生完成。強調學生要用左右腳本內側運球。
基本部分的每一個游戲都是根據教學內容而設計的,在學生玩游戲中,結合教師的點評,引導學生發現游戲中的足球技術要領,獲勝秘決,激發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技術技能講解、分析、示范、學習、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并再次通過游戲練習、鞏固相關技術技能。
在游戲足球課堂的結束部分,還是安排1個娛樂性足球游戲,起到放松作用。如:1.點球之王大賽。分組進行點球,依次輪流進行,每組選出最優秀的一名點球手;2.團隊手拉手游戲。間隔7米畫兩條平行線,線長6米,藍隊向紅隊踢球,紅隊接球,如果球出了線,就由對方得分;3.手拉手運球比賽。5人一組,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從起點出發,5人共用一個足球向前運球,誰先到達終點為勝利;4.踢準比賽。學生向標志線踢球,比誰將球踢出后離標志線最近,把球傳過標志線的學生不得分;5.“圍獵”。場地內9名學生自由運球,1名學生身穿標志服為“獵人”。游戲開始后獵人人開始破壞持球人的足球。持球人的球被破壞出界,自動加入“獵人”,直到所有學生都被抓到。
相對于傳統足球課堂,游戲足球并不是在足球教學中穿插游戲,而是將大部分足球教學要求的運動技巧設計到游戲中,讓小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學習、練習、掌握足球運動技能技巧,是一種新的足球教學模式的嘗試。
我?!靶W體育中年級游戲足球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經過一個學期的開展,初顯成效。游戲足球的趣味性、易控性和娛樂性,能使足球課堂擺脫沉悶、枯燥無味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自主參與,在課堂中既學習、掌握到足球運動技能技巧,又能玩得很爽。
參考文獻:
[1]沈太平.小學足球游戲教學的有效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14(10):72.
[2]李永斌.足球游戲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
[3]廖江波,左家偉.足球游戲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