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形式是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被動和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伴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起來,讓小學生在學習方式上也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小學低段數學學習,本質上而言是幫助學生構建一定的數學知識輪廓,繼而獲得一種數學能力和數學技能的過程。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的出現,也促使實踐者與教育者提出更多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理論研究。本文針對小學低段數學的探究式課堂進行深入探討,以游戲化課堂探究為主,試圖找到可以達到更好效果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探究式課堂;游戲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222-02
1 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課堂的影響和意義
小學低段數學是學生較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很多空間和數量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幫助小學生通過問題情境的創建以及課堂教學游戲等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究式學習,進一步將原本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和具象。游戲化課堂教學是一種具有探索性、教育性以及趣味性等顯著優勢的探究式教學方式。通過對教學內容與游戲的科學化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以及邏輯能力,還可以將學習與生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針對性的將數學技能與數學常識進行鞏固和記憶,進一步促進小學低段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順應新課標的改革,從內容上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1]。由此可見,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方式。
2 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探究學習的設計原則
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探究學習,一般是為學生創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可以主動的提出問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小學低段數學的內容較易理解,通過游戲化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將數學學科的特性與游戲進行有效的整合,從傳統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進而構建以自我學習為主的探究式數學學習模式。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左和右》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準確的掌握和區分左和右,教材中設計了一個課堂游戲: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通過這種游戲化的探究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左和右產生了條件反射,知識就在游戲中消化掌握了。
2.1 小學低段數學游戲化探究過程的設計原則
在對游戲化學習探究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將小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由于小組合作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通過對小組組隊方式以及小組組成性質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研究,可以大大提高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時,可以按照同質與異質的方式,也可按照學生自愿分組和老師的指派分組等[2]。而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人,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了解學生在低段數學游戲化學習中所存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通過小組合作所取得的成績和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及時引導和改正學生在游戲化探究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游戲化探究學習的內容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也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將課程內容的知識直接移植到小學生的頭腦中,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對知識點進行記憶,更不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而在游戲化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所接收到的知識是具有挑戰的和復雜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進行有效的吸收和長期的記憶。
2.2 游戲化探究情境的設計原則
教師在對小學低段數學進行游戲化探究情境設計之前,需要遵循學科特點的同時,保障教學內容的有效傳遞。因此,需要制定教學任務,深化學生間游戲化探究的探討,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如遇到設置的任務出現完成困難的情況下,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團結學生的力量,根據情況的發展,決定是由學生獨立完成或是集體完成。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基礎不均衡的差異,對于小學低段數學的知識結構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會有著不同的思考和看法。
學生是探究式學習的主體,這一點也是教師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清晰認知的[3]。因此,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探究式情境設計的相關環節中,需要教師充分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和態度,爭取做到尊重、平等以及真誠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同學間的團結合作意識,更可以形成輕松、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2.3 游戲化探究交流及評價的設計原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因此,在游戲化探究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圍繞具體的某個知識點進行小組合作式的討論交流。語言邏輯是人與人之間十分重要的表達溝通方式,在游戲化探究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勇于表達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并通過動手操作和嘗試解決的方式,獨立自主完成小組課程內容的訓練,在各組之間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下,共同分享不同的解題方法,融合不同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經驗的有效交流。
教育的最終目的和價值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質上,這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追求。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也是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評價是根據一定標準所進行的價值判斷[4]。不僅包含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包含著對學生學業的總結性評價,繼而客觀反映出教師對教材的適應性和對組織能力的有效協調。通過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趣味,更是適合小學低段數學學習的教育教學模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發展需求。對于小學低段數學來說,采取探究式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在學習數學的初期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在游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良科.淺析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2(12).
[2]邱生華.淺析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3]朱翔羽.淺析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34).
[4]方芳.教育游戲的理論基礎及應用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