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接觸的基礎性學科,有效的數學學習對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及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采用灌輸式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點之間傳授給學生,這種不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教學模式對于抽象思維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講,其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本文試圖從新課改著力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開展有效的教學策略探究,從以下四方面簡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性學習 有效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有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應用,并有效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有利影響,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創新多種探究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根據教學內容明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著重強調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性的重要地位,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還要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一改過去教師掌握課堂話語權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運用主體性探究模式讓學生在自主預習、自主分析問題及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1]
  比如,在教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學過乘法、除法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讓學生主動探究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及筆算方法,能夠運用筆算兩、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一位數的除法得數,在探索算法過程中,能夠在交流討論中理解口算和筆算的方法,并在積累計算經驗的過程中提高除法口算和筆算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認真計算、驗算檢查的學習習慣,感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對數學學習的有益影響。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創設趣味性探究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數學知識有其獨特的邏輯和抽象性,由于心理年齡特點,學生在還未挖掘到數學學科之美時對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抓住數學學科獨特的魅力,運用多種方式創設趣味性探究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習中蘊涵的無限趣味,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在探究中提升自我能力。[2]
  比如,在教學《100以內的減法和減法》時,由于之前學習了《元、角、分》知識,因此結合所學知識我在課堂上創設了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教師扮演超市收銀員,對商店中的物品進行明碼標價,比如鉛筆1元,筆記本9元5角、鉛筆盒5元、毛絨玩具29元、高達玩具59元、牛奶39元一箱等,將學生能想到的“商品”全部羅列出來。學生分組角色扮演。在購物過程中,學生挑選完成結賬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算一算需要找零多少,也可以故意找錯測試學生能否察覺,在有趣的情境中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開展問題驅動啟發誘導,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边@句話充分顯示出問題對“學習”“思考”的重要性。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有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總是機械地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囫圇吞棗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學生并未真正理解數學規律,同一知識點的考查換一種方式就會使學生“失了方寸”,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問題是基礎和前提,教師要能夠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活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向學生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問了如下幾個問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樣的特征?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平行四邊形?” “我們之前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多媒體展示題目)你知道應該怎樣計算嗎?”這些題目學生很快得出了答案,有效引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過程中,我接著以問題引導的形式將數學轉化思想貫穿于教學始終,并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動手探究,在探究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同時,還將數學思想方法教授給學生。
  三、積極組織實踐性探究,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學學習實踐活動增強教學的綜合實踐性,同時鍛煉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在實踐探究中增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動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六年級復習“統計”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各類統計圖知識點總結歸納,并布置相關的統計實踐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在作業的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統計了家里父母長輩的興趣愛好,有的學生統計了班里學生愛看的課外書目,有的學生以鄰居街坊的用電量為主題做了相關調查統計。在統計圖的選擇方面,學生也根據自己喜好做了不同的選擇。在實踐作業完成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有了相應的了解。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在認真分析學生學情和具體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通過創設趣味性探究情境、開展問題驅動、組織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邵長江.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4(13):43-44.
  [2]趙登明.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07):2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0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