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活化的數學知識更加通俗易懂,相較于枯燥的數學問題直截了當的提出,將數學與生活關聯起來,學生在生活視角下,對數學的理解相對會更加深刻,教師可從生活中搜尋有關數學的信息,將其融合到課堂上來,引發學生的生活討論,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數學遷移到生活中,實現數學的學以致用,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很多的形式,不僅要貼近生活,更要貼近學生的習慣,讓生活情境與學生的經歷重合,在熟悉的感知模式下推進數學的互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引言:小學數學的邏輯感較強,數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在數學的探究中,學生經常會感到茫然無措,找不到數學的核心所在,由于對于數學始終抱有疑惑情緒,難以形成深刻的理解,他們的數學認知也相對較為淺薄,而教師此時及時的通過生活的拓展延伸,讓學生看到更加宏觀的數學內容,可短時間的消除學生的疑難雜問,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實用空間,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1.活用教材,貼近生活
  教師應對教材活學活用,從教材中挖掘出生活啟發性元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生活教學要充分圍繞學生展開教學活動,數學的生活內容要滿足學生的求知好奇心,目前使用的教材較為統一化,無法滿足學生獨特的生活視角,教師可展開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預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結合學生的喜好展開數學的分析,其中融合當地的一些人文特色、環境問題等,按照教材的設定推進生活化的數學互動,期間教師要充分的預留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見聞,通過學生的生活感悟,讓數學理解由淺入深,另外在生活的數學問題探究中,為激發學生的互動活躍性,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數學的多樣化。例如:裝配機器、糊紙盒等,既忽視了練習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學習興趣。生活問題的導入應避免重復性,如學生喜歡糖果,教師在計算上總是利用糖果來形容問題,學生久而久之就感到枯燥,要注意將一些脫離學生生活的或重復無效的習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增刪修改,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筆者認為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為提高教學效果,要科學靈活使用教材。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新知、探索問題的欲望。例如:在教學“打電話”時,教師一開始上課先用多媒體播出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的7.0級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的視頻,音樂悲傷凝重,學生深受感染。教師接著說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調集人力前往災區救援,成了指揮部首要考慮的問題,現在要通知附近7名負責人火速趕往災區,假定通知一個人需要一分鐘,你能夠推算出最少需要多少時間?……創設了這個既現實又有意義的情境,一下子就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滲透了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等教育思想,學生踴躍發言想辦法,深怕自己耽誤時間造成人員傷亡,課堂氣氛非?;钴S,為新課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3.巧設活動,快樂學習
  新課標提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力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為突破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的關系,可以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圓的什么條件有關系,再讓學生分組操作實驗,測量事先提供的3個圓的周長和直徑,并把長度填入表格進行對比,發現直徑變短周長也變短,直徑變長,周長也變長,周長隨著直徑的變化而變化。通過這個實踐操作學生很容易發現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有關系?!罢叫蔚闹荛L是邊長的4倍”教師接著啟發:“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于是教師鼓勵學生繼續試驗,有一部分學生用圓周長除以直徑的商,發現這三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老師又啟發是否其它圓的周長也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學生建議找身邊的圓再試。最后師生共同概括: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圓滿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經歷猜想,分組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的探索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愉快地體驗了學習數學的過程,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巧設活動中,游戲活動特別受到學生的喜歡。游戲活動能將枯燥的語言、難記的知識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只有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充分延伸活化知識,讓學生能及時將課內知識應用、驗證于日常生活,真正體現“學以致用”,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如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家里某個空間的瓷磚面積,教室的空間大小;又如學過“人民幣的認識”后,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后就要求設置合理的游戲規則等等。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不僅布置紙質作業,也可以布置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所學數學知識的作業。例如:在講到克、千克等重量單位時讓學生了解自家標有重量單位的物品;在學習了“秒的認識”,讓學生回家繼續感受1分鐘、1秒鐘有多長,能做些什么事?
  結束語
  教育必須首先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才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高毅.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合理實施策略芻議[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1):160.
  [2]魯靜.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3]寇靖玉.小學第二學段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宕h交口河鎮京兆社區中心小學  7274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