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在今后學習數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育就應該抓住其根本,才不至于淪為“無本之木”。教師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課本中死板的知識轉化成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95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數學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其內容主要是依據學生現有的經驗,引導學生親自用課本中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因此,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生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則是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實施策略的具體探討:
一、貼近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中的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抽象而乏味的,因此將課本中的內容直接傳授給學生會使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這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課堂參與度也將大大降低。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總能看到數學的影子。若將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聯系,那么學生接受的知識就更加具體和形象,由此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更加復雜的問題。例如有些學生對于“161-82=161-100+18”不太明白。但是若將這個抽象的計算賦予實際的意義:爸爸錢包里有161元,到商店給兒子買了一件82元的玩具,爸爸給收銀員100元(161-100),之后找零18元(+18),這個等式說明的就是給兒子買完玩具后錢包中剩下的,也可以計算成161-82。這樣講解這道數學計算題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等式兩邊的意義。這樣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活用教材內容
據調查,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同兒童的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內容越貼近生活接受程度越高。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圍繞該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生活和他們所了解的事物,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在數學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應用數學。例如,課本中有些教學活動對于物資和教學設備匱乏的山區小學是不適合的,而有些活動城市中的學生是缺少此類生活經驗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本中提及的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調整。教材雖然是必備的教學工具,但是不應該完全照抄照搬,應該靈活的應用教材的內容,從而提升教學的效果。比如現在商場在店慶或者重大節假日中都會做促銷活動,讓顧客轉動轉盤,顧客將會獲取指針停留處所代表的相應優惠。這種日常生活常見的活動,便可應用到數學的概率學習中。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模擬商場促銷,讓學生當顧客轉動轉盤并統計結果,最后讓學生體會并計算不同優惠額的概率。
三、借助實際例子,培養數學意識,做到舉一反三
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生活,解決生活中的事情。每次學習完知識之后,我們可以舉出現實例子,讓他們對這知識理解更加通透,學會學以致用。也可以舉出不同卻知識點類似的例子,讓同學們懂得舉一反三。
在學習勾股定理的課程時,我們可以準備幾個簡單的三角形,讓同學們準備尺子自己進行測量,記錄。我們也可以跟他們做一個小游戲,他們任意說出其中的兩條邊長,我們立刻說出第三條邊的長度。這樣他們就會覺得不可思議,帶著疑問探討下去。我們帶領著總結這個規律,同時再畫出幾個不同三角形,讓他們計算。舉出草坪的例子:一個草坪長三米,寬四米。而有很多人為了捷徑踩踏了草坪走出了一條路,算這條路的長度有五米。僅僅只比走邊路少了兩米,卻傷害了小草,破壞了環境。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這個抽象知識的印象,還間接地保護了環境。
四、生活化走進課后練習
在結束了生活化的數學授課后,教師應該在課后針對性地布置一些富有真實樂趣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后認真完成。這個環節的意義在于讓學生主動地將課上獲知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同時還可以借此來復習甚至加深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做到真正的活學活用。例如,在課堂上了解了“濃度”的含義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回家之后為父母和自己調制不同濃度的蜂蜜水。爸爸不喜歡太甜的東西,就調制一杯放入半勺蜂蜜的淡蜂蜜水,為美容的媽媽放入兩勺蜂蜜,最后再給自己調制一杯放一勺蜂蜜的。最后,感受每一杯蜂蜜水的味道,從而學生可以根據所放蜂蜜的多少來比較不同杯子里的濃度。這種形式的練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順便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不用教師和家長督促的情況下主動地完成任務,這樣會使學生的參與度有著實質性的提升。
五、生活化滲入教學評價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已經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則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老師應該充分意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切勿死板地教授課本內容,要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評價語言來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獲取所需知識。例如用“真聰明”、“最近又有進步了”等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欲望,繼而提升課堂質量。
六、結束語
總之,為了使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地學習數學,就要讓學生體會出數學存在的意義。教師應帶領學生在課本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這樣學生便可在真實的情境下主動探尋數學知識的奧妙,從而更加熱愛數學,享受生活。
參考文獻
[1]白志軍.談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18.
[2]沈進明.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9,(4):87.
[3]蔣真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9,(1):83.
[4]馬占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28,2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