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階段,化學是理科學生必須深究學習的一門學科。本文著眼于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展開探討,作者結合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工作經驗,希望參閱者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些教師不太注意到提問的藝術性和策略性,這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逐漸削減,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課堂上問題不斷,但問題趨于表面化;問題也比較單向,而且缺乏互動性,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很少。與此同時,問題的設置也很單一,不具備發散性,或者教師方面也僅僅只接受期待中的答案等。所謂有效課堂提問教學,實際上是指教師能夠在精心的預設問題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恰當的問題,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提問,參與對話,最終得以全面地實現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對這些提問進行反思與實踐的整個過程。對此,有效提問必須要講究策略。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課堂上追求的有效教學實際上也指高效教學,即盡最大努力避免出現低效教學,盡可能地將無效教學以及負效教學進行革除。假如課堂上學生吵得不可開交,這樣的課堂教師只是在強忍自己不犯錯誤,對此,也有人叫好,稱課堂氛圍活躍且學生思維靈活,富有個性。然而如果教室平靜,學生沉靜,同樣也有人說不好,不能夠僅僅以成績來作為衡量,這就使得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張揚,且受到抑制,此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又極其不利。因此,成績好并非就代表能力強,對于未來的發展能夠做決定的因素也就更是無稽之談,這樣就沒有辦法很好地分辨出其中的好壞。那么,什么是有效呢?學生徹底融入課堂教學中,而學生又能夠覺得在這其中津津樂道,學生成績如果進步了,自然也就是教學的有效性徹底實現了。此外,如果再能夠兼顧學生的思維培養和能力培養那就一定是高效了。什么是有效課堂提問?這里便不言而喻了。
二、課堂教學反思提問的功能
在我們以往比較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課堂提問怎樣讓學生的思維緊跟教師的課堂設計去接受知識,時間一長,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也就沒有辦法獲得并且運用已經有的知識經驗,進而通過課堂提問探究來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高中化學如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且有效實現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化學教師就必須要在能夠重新認識化學課堂新的教學形勢下具體的提問功能。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課堂提問并非僅僅只是具備檢驗課堂教學及聽課效果的一種方式,而是要根據教學體現對學生做出對應的教學調整功能。這就具備錘煉學生思維和積極引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效果,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開展學習競賽的各項基本功能。如此則更加具備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激起他們的聽課興趣,之后再通過自主探究構建起化學知識結構的功能。
三、根據教學大綱特點探求教學策略
想要在高中化學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定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特點,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總結出一整套全新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舉個例子,高中化學教材中出現了“摩爾”一詞,該名詞沒有辦法以實驗的方式去證實,所以只能以專有名詞的解釋方法讓學生知道和明白這個詞的意義。先讓學生明白它的表面意思,之后再讓學生了解其具體意思,認真分析其中蘊含的化學含義,進一步通過提問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此后再對學生在使用定義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另外,介于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面比較廣,且知識體系比較龐大的緣故,其知識構成往往涵蓋了化學知識及化學理念和有機化知識以及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識,還有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等等。然而,針對不同的實驗在教學中往往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并以此來提升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探討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
隨之當今社會的全面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目標,這一點則要求教師必須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多元化教學目標,并且需要在結合才智品德和審美或者體質等各方面構建起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體系。而所謂學生的教學性全面發展,實際上也就是指學生能夠在智慧和身體以及情感態度各方面都能實現他們情感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而且也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具體需要。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的目標之前,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體現一定要兼顧各方面因素,并且兼顧到學生的各方面發展,而且與此同時,教師也必須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加注重和重視理論教學聯系實際化和生活化,密切關注社會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
第一,營造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必須要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將以往較為傳統的知識傳播教學理念轉變過來,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且互重的局面,同事還要能夠為課堂教學營造出一個溫馨且和諧的教學氛圍,原因是只有在這樣和諧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安心學習,才能認真體會學習的樂趣,如此師生之間才會產生一種共鳴,使教師能夠徹底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且活躍和創造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和表現出學生的獨立性以及自主性。
第二,教學策略。一些研究表明,以往比較傳統的學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于現代社會具體發展的需求,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極其不利。所以,假定想要使得目前教學效果得到改變,作為教師來說一定要審時度勢,并且根據外在的條件不斷調整教學策略。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真切地認識到或者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并且懂得信任學生,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根據這個條件對教學策略做對應的調整,最終形成良好的角色轉換的機制。
總之,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課程標準對課堂提問的當時也要求靈活多變,以及形式多樣,這就為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但是,高中化學課堂提問的全面發展是為學生具體設定的,而且旨在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同時主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及教學手段,彰顯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積極性,并且培養和鍛煉學生化學素養以及科學的學習態度,全面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得以有效促進更加高效且優質的高中化學課堂,全面打造出一個具有高質量、高效率的高中化學教學與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劉芳.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