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地鐵車站公共區空間優化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城市交通量急劇增大,土地資源急劇減少,城市空間的發展已由城市地面空間轉向對城市上空和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诘罔F車站建筑公共區空間界定、影響要素分析,提出地鐵車站公共區空間優化設計方法,提高了車站公共區空間舒適性,減小了地鐵車站規模。
關鍵詞 地鐵車站;公共區;空間;優化設計
1 地鐵車站公共區界定
地鐵車站公共空間是指車站內供乘客進行購票、通行和乘降的區域,包括車站內部供乘客使用的付費區、非付費區/換乘區域(換乘廳、臺以及換乘通道等),以及車站與商業開發、地下步行街、地下停車庫等地下建筑空間結合的連接性空間。為了保證研究內容更有針對性,文中把車站公共區的研究范圍界定為地鐵標準站(地下站)及其衍生的一般性地下車站供乘客使用的公共性區域空間,主要包括車站主體內部供乘客使用的公共區站廳層中間區域—付費區(不包含換乘車站和與其他地下建筑空間相結合的多功能公共區域的車站)和兩端區域—非付費區域(一般為各車站2跨柱距的縱向建筑空間),以及站臺候車空間[1]。
2 地鐵車站公共區設計要點
2.1 滿足客流需求
一個能正常使用的地鐵車站首先應當滿足客流需求,車站公共區的設計應達到在平時能滿足乘客的正常使用、緊急情況下能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為了滿足客流的需求,不僅需要從面積的角度考慮,更重要的是交通流線的設計。進入地鐵站的乘客除了乘車的還有過街的,應當分別設計進站流線、出站流線和過街流線,避免流線交叉帶來的不方便,保證乘客進出車站的快捷。
2.2 方便管理
地鐵的正常運行需要一批地鐵工作人員的指揮和操作。為了地鐵的順利運營,在設計公共區時要盡量方便管理。例如地鐵進站安檢處以及購票、補票、咨詢處,應當結合客流量設置,以便管理。
2.3 合理布置設備與管理用房
地鐵需要有大量的設備來完成它的運行,車站公共區內也有一些系統設備,如給排水、通風空調系統、動力照明系統等。在布置設備與管理用房時應緊湊合理,主要的管理用房應集中布置,消防泵房宜設于設備與管理用房有人區內的主通道或消防專用通道旁。
2.4 地面出入口設置
地鐵車站的出入口是聯系地面與車站的樞紐。出入口除了滿足日常的使用,還應當滿足突發情況發生時地鐵內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根據客流量設置出入口數量,但車站內每個公共區通往地面的出入口數量不得少于兩個。
在出入口的設計上還應考慮其造型和色彩等。因為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地鐵車站出入口應保證色彩和造型與當地的建筑相協調。
2.5 中間站廳設計
中間站廳聯系出入口與站臺,周圍布置少量商業服務設施,是一個過渡空間。在中間站廳的設計上,設計時可以較為隨心所欲。設計師可以利用材料、色彩等方式,根據當地的特色設計出相關主題的站廳,給乘客以視覺上的愉悅。
2.6 垂直交通設計
為了有效地利用空間,地鐵車站內設置不同的層高。乘客在進站時或者換乘時可能都需要在不同的層高內轉換。垂直交通的設計除了使用頻率較高的自動扶梯外,還應考慮無障礙電梯和安全疏散時使用的樓梯。為了提高樓梯的使用率,可以在原本單調乏味的樓梯上做出一些改變,利用裝飾和燈具設計出在視覺上、觸覺上甚至是聽覺上有所不同的樓梯。
2.7 站臺空間設計
站臺空間的設計應根據客流量確定相關尺寸,如站臺長度、走道寬度等。設計站臺空間不能忽略標志的設置,標志的設計應當簡潔清晰,方便乘客尋找方向。在站臺空間環境設計上,可以延續中間站廳的設計風格,使整個地鐵車站表達同一主題,給乘客候車的空間賦予趣味性[2]。
3 地鐵車站公共區空間優化設計
地鐵車站公共區空間優化設計旨在有限的縱向長度和豎向高度內,最大限度地減小車站主體公共區部分外擴或鼓出的空間,縮短車站進深寬度,減小車站規模,優化空間形體,提高空間利用率,在封閉的地下空間最大限度地增大公共區空間高度,提高公共區空間的開敞性,緩解人們在地鐵空間內的緊張感,提升空間的舒適度。
3.1 橫向均好性優化設計
地鐵車站公共區域的橫向設計主要指在平面布局上,通過對組成區域空間的控制性要素進行均好性協調布局,達到空間優化的目的。在車站設計中表現為車站公共區內部的樓扶梯、電梯、進出站閘機、自動售票機及出入口位置等要素的協調布置,以實現地鐵站安全有效運營、交通功能流線的便利及人們使用上的便利。
3.2 豎向平衡性優化設計
地鐵車站公共區域的豎向設計主要指在豎向空間設計中,在保證整體高度不變或是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通過壓縮次要空間的高度,提升供人們使用的公共區空間的高度,來實現空間利用最大化和增加公共區空間的舒適感。在車站設計中表現為在剖面上,根據站廳層、設備層、站臺層垂直空間上的協調布局來達到空間優化的目的,主要體現為壓縮設備層或是設備區的空間高度來提高或是局部提高站廳層、站臺層的層高。
3.3 整體性優化設計
空間整體性優化是指基于平面布局的均好性和豎向設計的平衡性,通過在平面布局的元素及豎向空間之間的友好協調,利用各種功能的相互激發,有效地改變和調整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得整體設計更為優化,實現車站設計在整體空間利用中更為安全經濟、實用美觀。在地鐵建筑設計過程中,片面性地單一考慮一種因素或單項問題極有可能會引起其他設計問題的出現。統籌考慮并以整體觀來設計地鐵空間,把橫向元素和豎向元素看成空間整體的構成元素協調組合,不單是追求單個元素發揮最大優化功能,而是注重整體空間最優化[3]。
4 結束語
地鐵車站公共區是使用率較高的公共空間,設計過程中要結合規范上的設計要點,從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合理的設計不僅要滿足使用上的方便、舒適、快捷等需求,還應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增加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韓靜.地鐵地下標準島式車站公共區布置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3,(4):110-115.
[2] 田銀生,劉韶軍.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23.
[3] 毛保華,姜帆,劉遷,等.城市軌道交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