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應用初中化學易錯題,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存在一些思維障礙,導致學生感覺化學很枯燥,喪失對化學的興趣因而學起來相對困難。教師應當尋找適當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教師如何利用初中化學易錯題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
  關鍵詞:初中化學;易錯題;思維障礙;
  化學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學生接觸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因為它本身和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聯系,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事實上,當老師在課堂上把化學問題分析完,這部分學生就會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沒有想到這樣的方法。其實,更多時候不是問題太難,而是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定,存在思維障礙,導致學生在解決化學問題的時候常常故步自封,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從而降低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方法,幫助學生有效的突破思維障礙,使其主動高效的學習。
  一、 在易錯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由于粗心大意,理解有誤等原因,不能采用一個正確的概念去思考問題,導致解題錯誤。這種情況是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的現象,教師更應該從這種易錯題出發,引領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去思考問題,這樣就能顯著的減少錯誤率。
  例如:下列哪兩種物質發生反應是吸收熱量的( )
  A. 鎂與稀鹽酸    B. 碳與二氧化碳    C. 白磷和氧氣  D. 生石灰和水
  解決這道題就需要學生清楚的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很多學生看到這道題就會果斷的給出答案D。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當生石灰遇到水的時候,生石灰會立刻冒出白煙,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冒出白煙就是吸熱反應,進而選擇D。學生做錯這道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對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教師這個時候需要反問學生:為什么冒出白煙是吸熱反應,這難道不是放熱反應嗎?學生會根據老師的反應發現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向發生了偏差。緊接著老師應該讓學生去回答吸熱反應的概念,學生就會總結回答:吸熱反應即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反應。當學生明白了吸熱反應的概念時,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才是吸熱反應,其余都是放熱反應,這樣就達到了想要的效果?;诖?,讓學生反思自己是怎么做錯了這道題,大部分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將物體產生了熱量和吸熱等同起來,這種混淆概念再加上一些生活經驗,讓學生產生了錯誤的思維[2]。通過這次學習,學生更應該明白,學習不能全憑經驗而談,應該嚴格的應用知識概念去探討問題,不能憑借主觀意識。
  二、 在易錯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正確思考問題
  如何正確的分析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出現思維的偏差,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的進行分析問題。而思維是人類特有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活動,引導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思維的自覺性[2]。
  例如:對6.32克高錳酸鉀進行加熱,當高錳酸鉀僅剩5.68克時,停止對其加熱,則剩余的物質中存在的物質有哪些( )
  A. KMnO4                          B. K2MnO4、MnO2
  C. KMnO4、K2MnO4、MnO2                         D. KMnO4、K2MnO4
   這道選擇題的錯誤率極高,大部分學生看見這道題的時候都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去解,如何去思考,對于這兩個數據更是不知道該怎么使用。有些學生開始嘗試著去列方程式,但是對于數據就不知道該如何去標,因而沒法繼續計算。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破思維障礙,不要局限于方程式,通過巧妙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首先,應該考慮的是6.32克高錳酸鉀有沒有完全反應完,當高錳酸鉀完全反應后,剩余的物質就是K2MnO4、MnO2。而當高錳酸鉀完全反應以后,剩余的物質就有KMnO4、K2MnO4、MnO2三種物質。所以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就是找出量數據之間的聯系,然后再根據方程式、比例和質量能關系列出比例式,通過數據計算來分析高錳酸鉀有沒有反應完全。所以,這道題的關鍵就在于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不要看到題就做,而應該先仔細思考再著手去做,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根據易錯題引導學生辯證的思維
  化學學科的知識點相對比較零散,分散在課本中的各個章節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但即使這樣很多學生依舊并不能順利的將知識點前后連貫在一起,這就需要借助教師梳理知識,將其由線織成網,進而使教學更加合理,學生更容易理解[3]。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全方面的分析問題,抓住學生的思維起點,引導學生打破思維障礙而進行辨證的思維。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去理解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識,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更應該從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避免問題絕對化[4]。如將鎂條在空氣中點燃,再迅速的放入裝滿二氧化碳的瓶子里,這時就會發現,鎂條在二氧化碳的氛圍里劇烈燃燒,并生成白色的粉末氧化鎂,瓶子的內側則附著黑色的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辯證的思維,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此外,化學的知識點相對較于零散,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中的總結。
  結語:
  教師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采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也是當今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進行求異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方法,不拘于常規,多思考,勤探索,尋找最簡單便捷的方法解決問題,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8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