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生的滋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家名片】
馮驥才,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代表作有《雕花煙斗》《神鞭》《俗世奇人》等。其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韓、越等十余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余種。同時,他也是一位畫家,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馮驥才以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作“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馮驥才又是當代文化學者。近二十年來,他投身于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倡導與主持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并致力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人物瑣事】
1.馮驥才在訪美期間,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孩子去其住的賓館看望。談話間,那個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馮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接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于是,馮驥才幽默地說:“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位美國朋友也立即心領神會:“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2.馮驥才在美國演講時,被主持人這樣介紹:“馮先生不僅是作家,而且還是畫家,以前還是職業運動員?!彼援旕T驥才上臺后,他二話不說就脫了西裝,解開領帶,說:“運動員臨上場前都要脫衣服的,我今天要把會場當作籃球場,給諸位賣賣力氣?!?
【人物評價】
王蒙:大馮從精神上更像是個孩子,他懂得尊重別人,這正是他的魅力。
金維諾(美術理論家):看馮驥才的畫,你感到閑適輕快,而又富有深意。他那不受國畫傳統約束,而又不脫離傳統的筆墨,使你覺得西方繪畫與東方繪畫是那么接近。你不得不承認他是繼承了某些文人畫的傳統,是在借景抒情;同時在注意捕捉瞬間感覺時,更多地具有印象主義畫派的意蘊。
【經典掠影】
白 發
人生入秋,便開始被友人指著腦袋說:“呀,你怎么也有白發了?”聽罷笑而不答。偶爾笑答一句:“因為頭發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紙上去了。”
就這樣,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過了生命的山脊,開始漸漸下坡來?;蛘咴倥?,往上登一登。
對鏡看白發,有時也會認真起來:這白發中的第一根是何時出現的?為了什么?
思緒往往會超越時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時——那次同母親聊天,母親背窗而坐,窗子敞著,微風無聲地輕輕掀動母親的頭發,忽見母親的一根頭發被吹立起來,在夕照里竟然銀亮銀亮,是一根白發!這根細細的白發在風里柔弱搖曳,卻不肯倒下,好似對我召喚。我第一次看見母親的白發,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母親也會老,這是多可怕的事??!我禁不住過去撲在母親懷里。母親不知出了什么事,問我,用力想托我起來,我卻緊緊抱住母親,好似生怕她離去……事后,我一直沒有告訴母親這究竟為了什么。最濃烈的感情難以表達出來,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親已是滿頭白發,但初見她白發的感受卻深刻難忘……
當妻子把一小酒盅染發劑和一支扁頭油畫筆拿到我面前,叫我幫她染發時,我心里一動,怎么,我們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開始落葉了?我瞥一眼她的頭發,笑道:“不過兩三根白頭發,也要這樣小題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開她的頭發,我驚訝了,在這黑黑的頭發里怎么會埋藏這么多的白發!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發現、才看到。也正是由于這樣多的白發,才迫使她動用這遮掩青春衰退的顏色??墒撬髅饕活^烏黑而清香的秀發呀,究竟是怎樣一根根悄悄變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談中,還是在不分晝夜的埋頭寫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籬下的含辛茹苦的生活所致?是為了我那次重病內心焦慮而催白的?還是那件事……幾乎傷透了她的心,一夜間驟然生出這么多白發?
黑發如同綠草,白發猶如枯草;黑發像綠草那樣散發著生命誘人的氣息,白發卻像枯草那樣晃動著刺目的、凄涼的、枯竭的顏色。我怎樣做,才能還給她一如當年那頭美麗的黑發?我急于把她所有變白的頭發染黑。她卻說:“你是不是把染發劑滴在我頭頂上了?”我一怔,趕忙用眼皮噙住淚水,不叫它再滴落下來。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發劑交給她,請她也給我的頭發染一染。這一染,居然年輕許多!誰說時光難返,誰說青春難再,就這樣,我也加入了用染發劑追回歲月的行列。誰知染發是件愈來愈艱難的事情,不僅日日增多的白發需要加工,而且這時才知道,白發并不是由黑發變的,它們是從走向衰老的生命深處滋生出來的。當染過的頭發看上去一片烏黑青黛時,它們的根部又齊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樣去染,去遮蓋,它還是茬茬涌現。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樣頑強。擋不住的白發呵!
…………
這日,鄰家一位老者來訪。這老者閱歷深、博學,又健朗,鶴發童顏,很有神采。他進屋,正坐在陽光里。一個畫面令我震驚——他不單頭發通白,連胡須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強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徹,宛如銀絲,竟沒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極了!我禁不住說,將來我也修煉出您這一頭漂亮瀟灑的白發就好了,現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兩難。老者聽了,朗聲大笑,然后對我說:“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發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來沖淡自如的美。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蔥蘢,夏天繁盛,秋天斑斕,冬天純凈。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優勢,誰也不必羨慕誰,更不能模仿誰,模仿必累,勉強更累。人的事,生而盡其動,死而盡其靜。聽其自然。對!所謂聽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節享受什么季節。哎,我這話不知對你有沒有用,小老弟?”
我聽罷,頓覺地闊天寬,心情快活。擺一擺腦袋,頭上花發來回一晃,宛如搖動一片秋光中的蘆花。
?。ㄟx自《馮驥才散文精選》)
寫作之道
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地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這是馮驥才寫作的主要特點。
◆寫作是一種靈魂的自由,是人類一種偉大的精神行為。自由注定是寫作的本質。自由對于寫作是與生俱來的。
◆寫作的自由有兩層含義,一是外部環境的自由,二是內心的自由。作為寫作本質的自由首先應該在寫作者的心里。
◆幾乎每個莫斯科家庭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善于閱讀的人,心是安靜的;有閱讀傳統的城市,人的身上是會自帶氣質的。閱讀影響人生,并非簡單給予知識、娛樂,而是潛移默化影響人的氣質、談吐和胸懷。
讀后漣漪
選文結構清晰、語言凝練、富有哲理。作者由自己對鏡看白發自然聯想到了母親的白發,母親的白發讓“我”產生恐懼與不舍;而妻子的白發又讓“我”感到驚訝與愧疚;面對自己的白發,“我”不禁痛惜青春難再、衰老不可抗拒;而老者“蓬松柔和、光明透徹、亮如銀絲”的白發讓“我”心生羨慕,他的話也使“我”頓悟生命之美及事物的發展規律。
選文采用欲揚先抑法,先將白發比作“落葉”“枯草”,后來轉變認識,將白發比作“蘆花”;其間又運用對比的手法,將自己對衰老的抗拒和老者的坦然作了對比,體現出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讀后令人深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