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你的媽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早就覺得我的兒子在教育我,而不是我教育他。譬如,他對著名心理學家烏拉基米爾·列維推薦給父母的那一套教育方法運用得可在行了。
想一想給孩子做飯這個問題。我可從未真正碰到這個問題,相反,倒是我的兒子老是絞盡腦汁設法讓忙忙碌碌、粗心大意的媽媽給他弄吃的。有時我暗自抱怨:“天哪,人家做媽的運氣真好,她們的孩子從來不餓,我的兒子老是餓?!?
大清早,兒子就叫了:“媽媽,起床吧,我餓?!?
“別纏我。我昨晚睡得很晚!”
“媽媽,求你起來做點吃的?!?
“唉呀,自己做個三明治吧,香腸和乳酪都有。”
小家伙想打動我的惻隱之心,說小孩早晨應該吃粥,必要時還要加上冰激凌呢;不該吃香腸;他得去練琴;一點東西都還沒吃呢,等等。
不管他怎么說都白搭。這孩子跟媽媽在一起可就不走運了,他的媽媽不那么好對付。于是,他就耍起花招來——轉移視線。這很容易使人想起心理學家的忠告:不要硬性規定你的孩子怎樣做,設法轉移他的視線,想出一種他樂意做的游戲,趁他情緒好而且毫無覺察時,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媽媽,發大水了!”我兒子喊起來。
我睡意全消,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跑進門廳。連水的影子也沒有!
“媽媽!”這小子突然號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你就要被淹死了!你正站在水里,河水決堤了,你只能從橋上過——我把橋搭好了?!?
地上到處是紙板,那就是橋了。我穿過它們去廚房里做了粥。兒子贏了第一個回合。
“媽媽,該吃晚飯了,我餓?!?
“我正忙要緊事呢,你把湯放到煤氣爐上,點上火?!?
“媽媽,難道你不知道不準小孩點火嗎?”
“所有像你這么大的小孩早就會點火了,人家還在院子里生火呢?!?
“真的嗎?前幾天收音機里說,兩個小孩玩火柴引起了火災。”
我雖不讓步,口氣卻軟下來了:“我們來玩昨天的游戲吧——你當爸爸,我當女兒。”
“我不干!”狡猾的小家伙堅決反對,“吃過晚飯再玩,我當爸爸去買東西,你當女兒在家洗碗。”
我只好讓步,去廚房里做湯。
要耐心對待你的孩子,要是他沒有完成一件事,應該強調他的成功而不是失敗,夸獎他,表明你的希望:他明天會做得好些……
倒是我的兒子待我耐心極了。他才6歲,就跟我磨蹭,讓我答應他一個人去院子里玩。那是5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家的窗子敞開著,這時我正給一個學生上英文課。
“媽媽,我可以去窗子外面玩嗎?那兒更好玩,你也能看見我,就在窗子旁邊,不要緊的?!?
還能不讓他就在窗子外面玩嗎?
“媽媽,我可以去沙坑里玩一會兒嗎?我馬上就會回來。我一回來就告訴你,不要緊的?!?
他盡可能地拖延在沙坑玩的時間。等我想起來,他已經在沙坑里玩了兩三個小時。
我兒子對教育我不要打他罵他下的功夫最多。
“你不知道不該打小孩的屁股嗎?你干嗎大聲嚷嚷,慢慢說不行嗎?”
“為什么不能打小孩的屁股?”我吃了一驚,不禁問道。
“所有的小孩都這樣講?!?
“你怎么知道的?你還不會看書呢?!?
“我就是知道?!?
不要在孩子打碎了東西或傷了自己,或是準備睡覺或剛剛醒來時訓斥、懲罰他們。吻你的孩子,祝他晚安,擁抱他,對他說些溫情的話……
我把兒子放上床,熄了燈,正要去另一間屋里打字,因為第二天要把翻譯稿交出去。
“媽媽,在我這兒坐一會兒吧,就5分鐘。5分鐘你也干不了什么。對了,握住我的手,抱抱我吧。我有話要對你說。你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媽媽。”
“我不是還罵你了嗎?”我說。
“嗯,可是……不要緊的,你罵我,可你還是好媽媽呀。也許明天你就不罵我了?!?
你瞧,我并非不可救藥。
不要讓小孩感到別人討厭和他一起玩。
我兒子老和我一起玩。我從來都不知道第二天早晨醒來時我將是什么——狐貍、松鼠、機器人、嬰孩、小狗、汽車、火車、宇宙飛船……我也不知道在孩子睡覺的地方會發現什么——小兔,小熊、電動賽車、魔術師,或者一只小公雞。
一天早晨,我聽到一種奇怪的咕嘟咕嘟的聲音。
“媽媽,你猜這是什么聲音?”
我說了一大串我知道的動物的名字,沒有一個猜中。我兒子得意洋洋。
“這是兩條蛇在喝牛奶呢?!彼f。
“為什么是兩條?”我問。
“多傻的問題呀!”孩子更得意了,“因為我有兩只腳呀?!?
昨天一睜開眼,我又成了一個沙場老兵。兒子給我掛滿獎章,嘴里還學著樂隊伴奏,把我弄進他特制的“轎車”開進廚房去做早飯。
吃早飯時,兒子又想點子不用叉子和勺子,而且非讓我也學他的樣兒吃,因為我們現在是小狗兒。
我注意到他老是不停地轉動小腦筋。對我來說,很久以來總是每天匆忙應付各種不得不做的事。一句話,恐怕年過三十的人都不太勤于思考了,他們不是沒有時間思考,而是忘了怎樣思考。
“媽媽,有了秘密怎么辦?應該對所有的人都講實話嗎?”
“不,對別人不能什么話都說,不過得除去爸爸和媽媽——不管什么事都要告訴爸媽?!?
“可是每次黛娜告訴我什么,總是要我起誓連爸媽都不講。我想知道秘密,又得告訴你,怎么辦呢?”
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一下子把我難住了。又想知道秘密,又要告訴爸媽,該怎么辦?我和兒子一起思考。最后,我們得出這樣的答案:有壞秘密和好秘密之分。做了錯事不告訴任何人就是壞秘密,就不應該保密。但是,如果一個小姑娘給你一朵花或一塊鵝卵石,要求你不要告訴別人,這就是好秘密,應該保密。
“媽媽,那你能保密嗎?我想告訴你一個好秘密?!?
“我當然能保密啦?!?
“我談戀愛了,和塔尼婭,就是住在九樓的那個小女孩。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連她也不讓知道。你答應我別告訴她,行嗎?
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可有時想到自己反過來受孩子的教育,不是也不壞嗎?我們成年人難道不該向孩子們學點表達情感的能力,學他們對所有人(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那種純真無邪、誠摯熱情的態度嗎?
我有個朋友(他是兒科醫師)為打消我的疑慮,曾對我這樣說:“也許做一個粗心大意、無憂無慮的母親,比那種過分愛護、體貼子女的母親更好,至少第一種類型的母親不會妨礙孩子的發展?!彼脑挷粺o道理。
寫法探討
怎樣教育你的媽媽——這是一個富于懸念和意味的標題,卻也有一定的誤導性,因為我們讀完全文會發現,與其說這是一篇關于“教育”的文章,不如說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作者通過記敘6歲兒子的一個個事件,一個懂事、機靈、天真、可愛的孩子形象就躍然紙上。或許也可以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作者塑造了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所以這篇關于“教育”的文章才會顯得如此生動、有趣,并且令人信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