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是信息時代,教育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除了要教授知識以及技能之外,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能力就是當前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57-02
培養以往教學中,教師更加看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提升學生的成績,但是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比較不足。一般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都比較高,且隨著他們的不斷成長,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發展,怎樣在教學中提升效率和效果的同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創新行為,創造環境
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尋求不一樣,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通常教師在教授新知識點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跟著模仿,最后會照著教師的演示模仿完成。當前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善于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創新的地方,并且需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稱贊以及鼓勵,進而讓學生樹立不斷創新的意識,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勇敢的參與和提出,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時,很多學生遇到這樣的軟件都會存在不知道要怎么辦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是模仿教師的演示,進而制作出“國寶熊貓”的PPT,能夠自己進行創新的學生很少,教師要認真細致的觀察他們作品中的創新地方,可以看到一些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自己選擇的模板,做出來的作品效果也很好看,于是就及時的表揚了這些同學,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也可以學習創新,在設計中加入自己的喜好以及想法,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可以動手參與進去。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看到動手操作和動腦之間結合的重要作用,還能夠加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可以讓失敗感覺得到淡化,讓他們認識到只要勇敢嘗試就可以獲得成功的道理。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進行創造,在創造過程中形成創新的能力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所以,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能夠積極的鼓勵小學生動腦思考,大膽的進行想象,積極主動的創造,勇于提問,挖掘學生的創造力潛力。
結合“國寶熊貓”PPT的制作經驗,在學習網頁制作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勇敢的想象以及創造,充分將自身的個性發揮出來,制作出讓自己滿意和喜歡的網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都是自己完成的,積累的素材也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他們做出來網頁也存在差異,各有自己的特色。在這一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其長處和個性,不僅學習和掌握了知識,能夠動手實踐制作出作品。
3.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
教師需要建立在教材基礎上,但是不能局限在教材上。當前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比較科學,教學對象都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教師要全面掌握教材要素,需要結合學生創新能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進而激發學生創新的積極性[2]。在安排教學內容方面,需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礎上并且進行合理的拓展,尤其需要選擇和生活和經濟發展有關的內容,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文字輸入和排版編輯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選擇一篇感到最滿意的作文,將其作為內容進行輸入,然后排版編輯,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完頁面編排的操作要點后,讓他們自己動手進行頁面的設計,如,字體、藝術處理、行間距等等,學生會積極的投入其中,進而加深研究,可以更好的掌握和應用知識點,并且能夠將自己的想法也體現在其中,表現出其創新,提升美觀性,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繪畫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教師需要教授學生正確的使用軟件工具繪圖,還需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創新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明確繪畫的主題內涵,然后使用軟件工具來操作,這就能看到信息技術工具性以及思想性之間的統一,可以促進對學生創新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強調素質教育,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這是當前社會對人才提出要求中的重要一個。
參考文獻:
[1]周嘉芬.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0)
[2]毛振興.淺析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4(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