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時政新聞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高中教學中,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的主要構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時政新聞為基礎,發揮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要將課堂政治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文章主要以時政新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為切入點,對時政新聞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路徑進行研究分析,以望提高政治認同素養。
【關鍵詞】政治學科 政治認同 政治覺悟
【基金項目】本文是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青年專項課題“基于時政新聞培育高中生政治素養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zc2018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專項)“新時代中學生政治認同學科素養的培育路徑和測評設計研究”(編號:2018JKSJD127)的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59-02
前言
在高中教育階段,將時政新聞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中是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政治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要及時發揮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才能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但是,對于高中來說,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基本上沒有時間去關注時政新聞,嚴重影響了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另外,高中政治教學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用政治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高中教學中,時政新聞在高中教學中的融入,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時政新聞的重要性,并能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從被動學生變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時政新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時政課程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一些國內外的時政新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良好的課前引導,能夠緩解政治政治課堂的枯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有效掌握政治知識,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在新課教中,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材料選擇過程中要精心篩選,從學生實際情況處出發,杜絕隨意,并且必須要和教材內容進行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注重積累素材,經??葱侣?、瀏覽網頁、閱讀一些關于時政的雜志或者優秀評論,然后對這些觀點、新聞等進行分析,并且要和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不僅能夠拉進師生關系,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高中政治新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及時引入一些大眾化的熱門話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教育背景下,學生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防止學生出現理解偏差。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教材內容為核心,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環境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久而久之,學生就對政治課堂形成一種期待,能夠及時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2.利用時政新聞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有效路徑
2.1充分挖掘、利用時政新聞
在高中政治認同素養培育中,教師應用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熱點時政,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時政新聞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高中時政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在教學課堂中,時政新聞視頻是以聲音、文字、動畫等方式將新聞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新聞內容,并且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吸引學生注意力,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政治理性認知。例如:娛樂明顯范冰冰“陰陽合同”“明星偷稅漏稅”的熱點持續發酵,范冰冰被責令按期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合計8億余元。若按期交納罰款,則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該案件給群眾上了一堂極佳的全民稅務普法課,尤其對于充斥天價片酬的娛樂圈起到了極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2]。在時政內容播放完成以后,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在鼓勵學生針對從案件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了解稅法的重要性,明確稅收,是維持政府、社會和國家運轉的基石,依法納稅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稅收不僅是國家財政和基礎建設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的有力工具。因此,在政治課堂上充分挖掘、利用時政新聞咨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感,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2.2找到時政新聞與政治認同素養的關系
時政新聞是政治意識、政治態度、 政治立場等其政治因素的體現,學生通過對時政新聞的學習,能夠及時明確政府決策以及重要的社會事件,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間接或者直接的了解時下一些熱點新聞,知曉國家政治走向,還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參與到政治中。政治參與的方式主要包括:執政、 議政、政治選舉、政治組織, 學生可以提出一些意見,表達自己的政治認同,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政治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認同素養以及政治覺悟。另一方面,政治認同的政治主體群眾,這就決定了政治認同屬于政治心理,所以,政治認同能夠展現出一種特殊的心理性,學生在時政新聞閱讀完成以后。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分析,都會產生一些政治觀點以及政治心理活動,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認同,同時也是學生對政治體系的認知、判斷、認可。因此,時政新聞與政治認同素養的關系是兩者相輔相成,時政新聞能夠間接的展現出政治認同的心理活動以及政治觀點,同時,政治認同能夠激發群眾的參政熱情,能夠及時關注更多時政新聞資訊。
2.3正確引導學生有序參與時政新聞評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針對某些時政新聞進行討論,讓學生思維進行碰撞,從而對我國政治以及基本國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對時政新聞的評述中,提高學生政治覺悟以及政治認同素養。例如:在高中“走進國際社會”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完時政資料以后,以小組為單位對我國“一帶一路”政策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世界格局的變化進行了解。在同學領取任務以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分工,此過程中,有些學生會追溯“一帶一路”政策的源頭,有的學生對“一帶一路”政策的輻射區域進行歸納,還有的學生對“一帶一路”政策對國際格局的影響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政治教學中,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做好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防止學生出現較大的理解誤區。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培過程中,時政新聞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對時政新聞學習,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時政熱點,提出自己的觀點,加強對政治的認知。時政新聞與政治認同素養的關系是兩者相輔相成,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多方位的了解時政新聞,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以及政治認同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彩霞.讓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地開花[J]. 考試與評價,2017(4).
[2]邢鋒.基于課堂教學的高中生時政素養培養[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7(10):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