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活動體驗 涵育政治認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是本輪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讓學生的活動中體驗,在體驗活動中生成認知,在探究活動中潤育情感、在實踐中達成內鑠,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才持久而有實效。
【關鍵詞】主體活動;教學設計;政治認同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5-0056-02
【作者簡介】鄒秀平,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中學(江蘇南通,226019)教師,高級教師,南通市骨干教師。
思想政治學科“認同素養”的提出和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設置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課前自學情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辯論、情境模擬等多種方式,以“學生活動”和“情感轉化”為兩條主線,去建構教學過程,內化學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互動、分享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激發道德情感,升華道德認同。在教學《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以共享單車為案例,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較好的實現了政治認同素養目標?,F簡要論述如下。
一、具象感知,在體驗活動中生成認知
筆者在設計本框內容時,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了解“共享單車”的創生、發展;共享單車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摩拜共享單車的創建和發展,知道摩拜單車的創始創建團隊的事跡。學生課前的自主活動立足于他們的真實的生活情境,收集鮮活的背景材料,為開展課堂活動提供了源頭活水。
教學中在課前活動的基礎上,筆者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共享單車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不文明用車的現象,請你談談人們在共享單車使用中的不文明現象。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探究出現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之后,師生針對學生列舉的不文明行為,從使用者的角度,分析造成不文明用車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不高,這時,教師順勢導出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含義。這一設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觀察、體驗到的現象入手,理解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含義就更直觀、更自然。
陶行知先生有言:“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惫P者選擇了共享單車的案例,話題具有時代性,學生大多有騎行的體驗,或對共享單車的關注較多,把學生放到他們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能夠產生共鳴,便于更直觀的理解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含義。這樣,化抽象為具象,政治認知就能自主生成。
二、真情觸摸,在探究活動中潤育情感
開展活動教學,最重要的是生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跟上時代步伐,尋找更多有溫度、能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教學素材。在教學《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這一課時,筆者選取了摩拜單車創業團隊的真實素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材料一:2017年,摩拜單車被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評為“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摩拜單車創始人兼總裁胡瑋煒獲得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根據課前了解的胡瑋煒的創業經歷,談談胡瑋煒的工作經歷對她創業理念的形成有何影響?
材料二:摩拜單車的創始團隊中還有很多精英,他們“摩拜”“抱團”是基于怎樣的團隊精神?你怎樣評價摩拜單車團隊的價值觀?
這一設計以摩拜單車創業團隊的真實案例,分析胡瑋煒創辦共享單車的初衷,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科學文化修養對思想道德修養有促進作用”的結論;通過分析摩拜單車初創團隊服務社會的創業理念對摩拜單車設計的不斷更新所起的作用,讓學生懂得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根據摩拜單車團隊的價值觀,得出是摩拜人共同的價值追求是服務社會的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學生在自主活動、合作探究中,形成做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的價值認同。之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創辦過程中所顯現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學生自由發揮,引發思考,心靈受到觸動,進一步探討共享單車存在的意義,實現了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的雙提升。
滲透價值觀引領,讓學生在踐行正確價值觀的感悟中逐漸內化正確的價值取向,是活動型課堂努力的方向,于是筆者設計了讓學生寫倡議書的活動——
請大家談談如何解決共享單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小組討論,就市民“文明用車”,擬寫一份倡議書。要求如下:(1)從思想和行動兩個層面,提出四條倡議;(2)語言流暢、朗朗上口;(3)字數不超過80字。
這個環節不僅能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還能通過學生的眼睛反觀世界的亂象,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現場教育,在實踐中達成內鑠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顯著特點是將學科內容的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能夠促進學生的政治認同外化于行。在這節課中筆者設計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走上街頭,向市民宣傳,將文明用車倡議書的宣傳內容落實到行動中去。
通過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學生現場感受解決社會問題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這樣,本課通過活動探究,從理念、制度、機制、實踐等層面提出了解決共享單車問題的方案,主題活動化教育的效果全面達成。課的最后學生發放倡議書的行動是學生通過課本進行實踐的關鍵環節,也是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貫徹在實踐中的行為,通過課外活動的延伸,能是學生真正將綠色、共享理念貫徹于自己的腦海中,并通過實踐深化了對綠色、共享理念的理解,獲得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品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