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場,涵育音樂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音樂教材中好多作品中都蘊含著貼合學生生活以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內容,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創設課堂情境,構建生活場,以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音樂、表達音樂、演繹音樂,用已有生活經驗創編音樂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生成力,涵育、提升音樂素養。
關鍵詞:生活場;音樂素養;涵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106-1
音樂來源于生活,它是人類的情感體驗又是人類的情感表達。小學生年齡小,情感體驗比較單一,對一些抽象的音樂要素理解能力還不夠,更談不上正確表達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力的生活因素,創設課堂情境,構建有效生活場,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表達、演繹音樂,乃至創編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逐步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立足生活場,感悟音樂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藝術,音樂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感情因素,只有當欣賞者的情感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情感交融碰撞時,才能迸發出情感共鳴的火花,領略音樂的奧妙。因此,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構建教育生態場,營造適合學生理解的音樂氛圍,以此讓學生身臨其境,找到恰到好處的情感體驗點。低年級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有意境的歌曲,如《春來了》、《嘀哩嘀哩》、《春天的小河》等。在教學欣賞曲《嘀哩嘀哩》時,我想到首先要讓學生發現“春天”、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帶來的暖意,帶來的笑聲,從而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用耳朵聆聽大自然的音樂。因此,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春”為主題的場景,讓學生走進春天感受鳥語花香,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聽優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掘春天的美。經過前面的情感體驗,學生很自然地進入角色,歌曲唱得動聽感人,這是他們自己找到了春天的聲音。
教師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采用各中學手段和方法,構建有效生活場,創設情境引人入勝,學生“觸景生情”,教學效果就水到渠成,學生的音樂素養就在情趣盎然中不斷提升。
二、立足生活場,演繹音樂
小學音樂教材中很多作品也是表現這種生活場景的。要想讓學生正確表現出作品的情感,需要學生對這些生活有所體驗,這樣他們才會有感而發。
例如《木瓜恰恰》這首歌曲表現的是人們在集市推銷自家出產的水果的場景。為了讓學生用聲音正確表達果農們熱切希望自家豐收的水果能賣個好價錢的情感,我播放一段《叫賣小調》構建生活場,讓學生發現集市買賣的吆喝聲也有音高旋律;走街竄巷的叫賣聲也有音高和節奏。隨后我啟發他們交流生活中的觀察:“你們去過集市嗎?集市上的商家們是怎樣推銷自己的物品的?誰來模仿下?”同學們一下子來勁了,紛紛舉手要求表演。我又說:“今天來做一回商家,把自己的水果推銷給顧客?!庇谑遣糠謱W生扮演顧客,部分學生扮演商家,教室里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集市,表演結束后讓學生交流一下此時的心情,作為商家的學生表示:“要盡快推銷自己的商品,就要用新奇的方式吸引顧客的目光讓他們了解商品的優點……”作為顧客的學生說:“我被商家與眾不同的吆喝聲和律動給吸引了……”
學生有了親身感受,在歌曲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將歌曲內在的情感從傳神的眉目、充滿喜悅的笑臉、生動的體態語言中表達出來,富有激情的歌聲在教室蕩漾開去。孩子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好。
三、立足生活場,創造音樂
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音樂必需借助想象。有時音樂并不直接出現在人們生活中,而是間接地存在。
二年級上冊《小鬼當家》這一單元中,有一段動效音樂視頻。在這段視頻表演中,孩子們的敲門聲、玩耍時的拍球聲、勞動時的拖地聲、甚至寫作業寫錯時的撕紙聲和自動筆按筆芯時發出的聲音,咬蘋果的聲音都成為了樂音。播放這段視頻構建起的生活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觀看結束學生們都有點蠢蠢欲動,他們感嘆原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在創作者的精心組合下能變成如此熱鬧有趣的音樂,此時教師要用充滿希望激勵的語言再次調動孩子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把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產生高昂和振奮的心理狀態,然后讓他們選擇一件預先準備好的物品,坐到自己的椅子上試一試,想辦法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感受不同生活用品的不同聲音;然后想象一下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場景,把其中的一個勞動過程中的音效用節奏表達出來。鼓勵學生分小組互相討論,并把創作的節奏拍出來或加上詞讀出來,比一比哪位同學創作的節律形象生動、有新意。
此時的孩子們都變身“小小音樂家”,他們全神貫注地在探索性地發現和創造性地運用“生活中的聲音”,有感情、有想象力地用音樂表現生活情景。這樣生動活潑的創作過程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提升,由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構建生活場,潛移默化地啟發和激勵學生發現音樂、創造音樂,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若想要讓學生正確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不斷提升音樂素養,教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鉆研教材。教師要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音樂課,以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要挖掘音樂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創編各種情境,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構建有效生活場,以盡力激發學生生命的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讓美妙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真正落到實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