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 感悟化學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生活化”是中學化學教學實驗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改革的特點和方向。實際來看,在農村初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在提升學生實驗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改進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優化教學效果,并對初中化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064-01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化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善于發現實驗背后蘊藏的生活內涵,指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來解決實際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在如何創新實驗教學的問題上有深刻的感悟,現將其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1 實驗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興趣
在導入實驗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教材知識的重點,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現象恰當地結合起來,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流于形式。有價值、針對性強、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往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因而教師不論是情境創設,還是問題導入,都應注意這點,利用實驗生活化教學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初中化學課。以“酸、堿的化學性質”為例,筆者聯系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問題來引入教學,在探究酸的化學性質實驗時,從身邊環境問題——酸雨導入。如讓學生思考:酸雨這種現象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何聯系?它的出現會造成哪些影響?以此為契機引入酸雨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實驗,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了解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反應產生鹽和氫氣,進而探究出酸雨具有腐蝕性的原因。
2 實驗教學生活化,加強知識的應用
加強知識的應用是學習化學的目的和歸宿。在實驗課堂中,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要能夠清楚所學知識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優化上做到貼近生活實際,并將實驗方案設計更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發揮生活化實驗的優勢。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為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由于課堂制備二氧化碳演示實驗需要占用課堂時間,大多數教師都選擇講授式方法直接告訴學生,學生對該性質只進行記憶而缺乏體驗,對此,筆者將實驗方案設計為:取半瓶外售的可樂,將塑料瓶壓癟并擰緊瓶蓋,搖晃飲料,發現瓶身重新鼓起,由此得出這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的結果。這樣一來,不僅直觀呈現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而且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大小也有所體會。
3 實驗探索生活化,加深知識理解
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取的知識要通過實驗探索才能掌握的更為扎實,而學生學習化學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實驗探索不能只訓練學生的實踐技巧,機械的記憶各種知識點,而脫離生活實際。生活化實驗探索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實踐活動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自己所學發現、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體悟到創造的真實。以“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為例,從挖掘上看本課題是飽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線、結晶等原理的應用,也是繼學習氯化鈉的性質、用途、存在及曬制之后對整個知識體系的進一步提升和拓展。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通過自主探討如何設計《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方案,觀看標準實驗操作,對實驗方案進行自我修改和訂正,按照實驗方案開展小組協作探索實驗,并對實驗進行成果展示和實驗反思。在探索期間,筆者提出問題:如何將生活中的食鹽水轉變為固體食鹽?對此,學生根據海水曬鹽原理,提出蒸發操作。由此可見,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實驗探索,既鞏固了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技能,又加深了分離食鹽中難溶性雜質的知識理解。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實驗教學是每一位化學教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對此,教師只有在實驗設計上不斷加強優化和創新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教師應將生活中的元素代入實驗之中,這樣一來學生會更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也更易于帶著同樣的好奇心返回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