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大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活和語文的關系非常緊密。尤其是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小學生,其生活可謂豐富多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培育學生發現生活大美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和任務。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出發,對閱讀教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目的是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生活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39-01
生活化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也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欠缺,生活經驗和感悟相對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在生活化閱讀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理念的堅守,注重尊重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逐步拉近生活和語文閱讀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徜徉于精彩的語文世界中,感悟生活的無窮魅力,讓學生愛上生活。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策略主要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足,這其中的原因較多,既有學生自身文化基礎不足,閱讀技巧不夠的原因,又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后者占有很大的比例。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其中借助于生活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舉例來說,比如,在教學《姓氏歌》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編一些更朗朗上口,更加貼近生活的姓氏歌讓學生們開展誦讀比賽,看看那個小組誦讀的最好就給予物質獎勵。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回家之后問問各自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親人,問問他們的姓氏,聽他們講講對自己姓氏的認識,講一講相同姓氏的歷史文化名人故事等,借此加深學生對姓氏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問問學生們收集來的各種名人故事,讓每一位學生都講一個,活躍課堂氛圍,感受中華姓氏文化。
2.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
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首先要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如,在閱讀《大自然的聲音》時,學生們如果沒有在生活中看到過森林,沒有見過小溪,沒有遇上過狂風,沒有見過蟈蟈,怎么可能會理解課文對各種聲音的描述?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鼓勵學生多參與生活,多親近生活,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學生才能領會生活的大美。還以《大自然的聲音》為例,教師應該首先考慮到一些小學生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學生他們生活眼界的狹窄,對很多大自然的聲音聞所未聞,所以教師有必要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大自然的真實景象,從森林到湖泊,從原野到海洋,讓學生們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這樣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就會有深刻的感受。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帶著一些錄音設備如手機,錄音筆等,去操場,公園等場所,收集一些大自然的聲音,然后學生們帶回來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放映,讓學生們猜是什么聲音,之后開展聲音描寫活動,讓學生們仿照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3.營造生動的閱讀氛圍
閱讀氛圍的營造,也離不開生活化指導。比如,《觸摸春天》這篇課文,如果只是在教室中讓學生默讀課文,學生的感受一定不深,加之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基礎不一,教師的這種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就很難保障學生的閱讀效果,閱讀氛圍死氣沉沉。事實上,教師只要創新閱讀教學思維,就會發現新的教學天地。如教師完全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學校的操場之上,在樹下,在花前,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觸覺,視覺,聽覺去接觸春天,感受春天的大美。安靜是一位盲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閉上雙眼,想象自己是一位盲童,感受安靜的心靈世界。通過這樣充滿歡樂氛圍的生活化教學之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思想和情感就能和安靜契合。
4.提升教師的生活品味
感悟生活大美,首先教師自己應該是一位熱愛生活,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思想情感的人,這是開展生活化閱讀教學的前提。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小學生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除了要在文化素養上提升自己之外,還要在生活中努力修煉自己,做到關心他人,誠信友愛,積極向上,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樣,和學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達到閱讀和生活渾然一體的教學境界。
5.結束語
總之,生活是閱讀和寫作的源泉,每一篇語文課文,都飽含了作者對生活的大愛,貫注了作者深切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帶領學生們走進生活之中,學生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即將實現的一刻,教師更應該在生活中啟發學生,讓學生在新時代的生活中學習和發展,樹立遠大理想,走進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史翔.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9(11):116
[2]王玲.小學語文閱讀生活化教學方式論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7):92-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