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收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玩收藏的人也越來越多,我身邊就有好幾個玩收藏的朋友,他們收藏的題材多、范圍廣。聚到一起就談哪個又撿了一個漏,哪個又收到了一個孤品,哪個又賺了一大筆,哪個又走眼了。每次聽他們談得涶沫橫飛,我總是一頭霧水。他們也多次勸我入行,我以前一直認為收藏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獨到的鑒賞眼光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所以對收藏一直有種敬畏感,也遲遲沒敢動心。有時偶爾獲得一些郵票、錢幣、紀念章之類的藏品,我都送給了朋友。
1999年夏季的一天,我在參加一個慶典活動時,收到五張裝幀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鈔,宏大的題材、精美的設計、典雅的裝幀、喜慶的顏色,一下子讓我愛不釋手,所以這回沒舍得給人。這年年底,一位在郵局工作的朋友找到我推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民族大團結版票,看到那婀娜多姿、美輪美奐的郵票,我毫不猶豫買了兩版。買過之后又覺得單單這五張紀念鈔、兩版郵票太寂寞,應該給它們多找些伴。從此,我開始涉足收藏。
但一為知識、二為眼光、三為資金、四為時間、五為空間所限,我從不敢觸摸那些青銅器、書畫、瓷器之類的藏品,只敢搞點錢幣、郵票。剛開始時情緒經常隨藏品的得失、價格的漲跌所起伏。有時為了收到一件心儀的藏品,簡直到了癡迷地步,不收到手就吃不香、睡不好,老婆笑我快成神經病了。
2006年國慶長假,我和幾位朋友到安徽合肥游玩,在參觀李鴻章故居時,看到那設計精巧、建筑精美、歷史厚重、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今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變成了旅游勝景,不禁感慨萬千,任何人對任何物品的占有都不可能永久。收藏更是這樣,每一件藏品都是時代的記錄,都是文化的記憶,都是社會的財富,某個人收藏了也只是在某個階段代為社會保管而已。藏品得失只是在社會上流轉,價格漲跌只是市場變化,與歷史、與文化、與價值、更與心情無關。所以,收藏的要義就是要在收藏中感受時代的變化,觸摸歷史的脈動,探尋文化的基因,獲得精神的愉悅,享受生活的樂趣。老是心心念念,患得患失,就失去了收藏的本心,就是本末倒置。再想想自己因癡迷收藏,失去了許多人生樂趣,現在覺得太淺薄、太可笑了。
從那之后,我對收藏的心態徹底改變了,不再刻意追尋某件藏品,不再癡迷藏品的得失。對到手的每件藏品,主要考證它的歷史承載、文化基因和時代意義。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增加了文化底蘊,獲得了精神愉悅,享受到了真正的收藏之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