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細節 感悟無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繪本不僅可以用來講故事、學知識,還可以全面幫助學生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能。本學期,筆者執教了一節一年級的繪本閱讀公開課《花格子大象艾瑪》。此繪本系列圖書由歐洲“寓言大師”大衛·麥基所著。故事的主角艾瑪是一頭花格子的大象,它善于將自己的與眾不同轉換為獨特的幽默感,帶給大家歡樂。在艾瑪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人性中的美麗與單純,也能因此發覺自己潛在的真性情,因而收獲頗多。
下面筆者就以該繪本教學為例,談談教學過程中用到的一些繪本閱讀指導策略。
一、圖片放大鏡,聚焦細節
繪本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其中圖畫占較大篇幅,這也是最吸引學生們目光的地方。認真觀察每一幅圖,我們會發現作者眾多用意之處。從中挖掘出細節,讓學生發現、想象,能夠極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點燃學生深度閱讀的熱情。
【教學片段一】
師:(出示圖片)看,他們在干什么?
生:在玩游戲。
師:玩得怎么樣?
生:很開心。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他們的嘴巴都是笑著的。
師:你們的小眼睛可真明亮,原來——“艾瑪是大家的開心果。有時候是他逗大家玩,有時候是大家逗他玩。每次哪怕只有一點點笑聲,也總是艾瑪引起的?!?
從細節之處看出艾瑪雖然和其他象不一樣,但是生活得很開心,在此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艾瑪與象群生活之融洽,而且還為下文艾瑪是大家的開心果做了鋪墊,故事就在這樣的歡聲笑語中開始了。
【教學片段二】
師:(出示圖片)“走了半天,艾瑪終于找到了他要找的東西——一棵大果樹?!?
這棵果樹是什么樣的?——“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的顏色正是所有象的顏色。”艾瑪到底想做什么呢?
生:他覺得這棵果樹上的果子很好吃;他想吃了這個果子變成其他大象的樣子……
繪本插圖的一筆一畫皆有其可挖掘之處,剛開始學生會由于急于回答問題而語言零碎、答不出重點,但是之后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觀察點聚焦到大果樹的果實上,就不難發現果實之多、顏色之異,從而展開想象,引出下文艾瑪“變身”的做法。
【教學片段三】
師:“過了一會兒,艾瑪覺得有什么不對頭。是怎么回事呢?他朝四面八方看?!?
師:(出示圖片)他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感覺都是一個顏色,很單調。
……
師:“森林還是原來的森林,晴朗天空還是原來的晴朗天空,不時飄過的雨云還是原來的雨云,那些象也還是原來的象。艾瑪看著他們?!钡降子惺裁床粚︻^?還記得艾瑪以前在象群生活時的樣子嗎?
生:以前艾瑪是開心果,大家天天在一起很開心。
作者通過改變繪圖的色調,來體現失去與眾不同的艾瑪后象群的生活變得暗淡無味。學生身臨其境,與艾瑪用共同視角觀察,體會出這種環境下的“不對頭”,從而形成回憶對比,刺激進一步的情感領悟。
二、文本對話框,體會鋪墊
繪本的文字一般比較簡潔、精練,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圖書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并不多,如果過多關注文字,會讓一些識字薄弱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打退堂鼓”。在這節課中,筆者精選了幾處對話,通過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人物,入情入境地朗讀、表演,來感受作者真正的創作用意。
【教學片段四】
師:于是——“早晨趁大家還沒醒透,艾瑪就悄悄地溜走了?!弊屛覀兛纯窗斉苋ツ膬毫四兀浚ǔ鍪緢D片)
“艾瑪一路上穿過森林,遇到了別的動物?!?
“他們看到艾瑪都說:‘早啊,艾瑪?!保ㄒ龑W生讀對話)
“艾瑪也總是笑著回答:‘早安。’” (引導學生讀對話)
【教學片段五】
師:“然后艾瑪回來,一路上又遇到了哪些動物?”“這一回個個都對他說:‘你早啊,大象?!保ㄒ龑W生讀對話)
“艾瑪也笑著回答:‘你早?!保ㄒ龑W生讀對話)
師: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之前動物們和艾瑪打招呼和現在打招呼有沒有什么不一樣?
生:上一次是說“你早啊,艾瑪。”這一次是“你早啊,大象”。
兩個看似相同的故事結構,通過這樣的對話和學生表演朗讀,加深了學生的閱讀印象,將其對照起來,學生也更容易發現此處的設計之妙。作者將與眾不同的艾瑪與變身后和其他大象一樣的艾瑪形成了鮮明對比,為下文艾瑪感覺到無趣與嚴肅做了鋪墊。
【教學片段六】
出示:“越是看這些嚴肅、沉默、一動不動的象,他越是想笑?!薄白詈笏麑嵲谌滩蛔×耍e起了長鼻子,他有多響就多響地大叫起來。”“呵呵呵呵!”
師:老師覺得自己演得還不夠好,誰來演一演?有多響就發出多響的聲音。
(生表演)
師:所有的大象都和我們現場的同學一樣——“大吃一驚,蹦得老高,跌出好遠。”“哎喲,天吶,噢喲,天啊!”他們叫著,看到艾瑪笑得停也停不住。
師:看到大家還在笑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一個人演愛逗別人笑的艾瑪,其他人演象群。首先,我們都很嚴肅。突然,艾瑪有多響就多響地大叫起來——所有的象大吃一驚……
?。ㄉ硌荩?
師:(采訪學生)現在你們是什么樣的感受?
生:很開心;覺得很搞笑 ……
雖然繪本翻譯笑聲是“呵呵呵呵”,但是表演時是不能強制定義的,學生把自己當成艾瑪,盡情地大笑,其他學生自然也被逗樂了,就如同艾瑪逗樂象群一樣,學生真正地進入到了故事中,把自己當成了在場人物,這也更好地理解了艾瑪對大家來說是快樂的源泉。說說演演的教學環節設計,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方顯靈動活潑,才能更讓人投入其中。 三、感悟萬花筒,教育無聲
繪本都蘊含著豐富的、細膩的人文情懷,有效地挖掘、適宜地引出、巧妙地滲透,可以對學生的人格完善和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無痕教育。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感受繪本的故事性和有趣性后,還應該讓他們于無聲之處聯系自身有所感悟。
【教學片段七】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只“不一樣”的花格子大象,不一樣原來挺好,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多樣的,不一樣能帶來許多快樂,不一樣本身就很美麗。我們也來想想自己,你有什么不一樣?
生:我和我的哥哥不一樣,他比我高;我和妹妹不一樣,她上幼兒園,我上小學;我和弟弟不一樣,我是女生,他是男生……(師相機總結不一樣的方面)
師:看來大家都很認同自己,我們都有不一樣??础úシ疟景鄬W生個性照片)正是有了大家的不一樣,我們組成的這個大集體才這么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呀!
艾瑪的不一樣是它的外貌,但是“不一樣”應該是一個大的概念,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發散性地去思考、說一說,教師予以引導、肯定。這樣不僅能呈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而且也從另一維度體現了“不一樣”。
【教學片段八】
師:還記得,面對不一樣的艾瑪,象群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是怎樣和他相處的?
生:大家很熱情;很快樂地和艾瑪一起玩;和艾瑪關系很好……
師:所以當你遇到了和你不一樣的人,你該怎樣對待他呢?
生:我會和他一起玩游戲;我不會和他吵架……
師:是呀,我們遇見了不一樣的別人,也要去發現不一樣所帶來的美好。
在這本書的閱讀指導中,筆者緊緊圍繞“不一樣”進行點撥引導,除了肯定自我的不一樣,也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不一樣。通過故事里動物們的優秀表現來給予學生啟示,由此及彼,以此為榜樣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這也是最體現繪本價值之處。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識字起步階段的一年級學生,繪本早已成為他們課外閱讀重要的讀本,如果教師不去引導,學生的閱讀就只會停留在精美的圖畫或有趣的故事情節中,繪本的價值不會被很好地發掘。教師只有利用一定的閱讀指導策略,才會幫助學生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更有方向性,使學生帶著閱讀“敏感力”聚焦細節,多些思考、多些感悟,讓閱讀真正發生。
?。ㄗ髡邌挝唬航K南京市溧水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