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感悟數學的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87-01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要注重應用意識,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應使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更有趣有用,令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既認識數學知識的特點,又感悟數學的美,數學的趣,數學的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和應用的意識。
一、讓學生感悟數學美的魅力
著名的哲學家羅素說過:“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僅擁有真理,而且擁有至高的美?!弊鳛閿祵W老師,我們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學,幫助其感受數學中的美,欣賞數學中的美,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就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教學中的對稱美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和諧性,這種美在小學數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故宮,天壇等五幅情景圖,讓學生說說這些建筑物的共同特點,有什么感受。學生一致認為這些建筑物很美,而且左右兩部分是一模一樣的。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它們的奇妙與美麗。因為它們是軸對稱,所以它們給人們美的享受。學生通過看一看折一折,發現風箏、蝴蝶、蜻蜓等都是軸對稱圖形,通過交流還知道蜻蜓、蝴蝶等昆蟲能在空中自由飛翔,是因為他們有一雙或幾雙對稱的翅膀。教師因勢利導,激發學生深入探究,得出結論:圓、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其中圓有無數條對稱軸,被譽為“一切平面圖形中的完美圖案”。
二、讓學生感悟數學趣的魅力
所謂“趣”包含兩層意思,即興趣和趣味,有趣味的東西才能引起廣泛的興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最好的教師,是推動學生學生的強大內動力,只有當學生有了這種強烈的欲望時,才能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使數學變得生動有趣促使學生愛學、好學、樂學。我曾聽過一節公開課——神奇的七巧板,學生就非常感興趣喜歡上。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許多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讓學生猜猜像什么,學生發揮想象力,有的像鴨子,有的像駝鳥,有的像老人、雨傘、飛機等,學生就感受到了七巧板的巧和趣,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他們先模仿別人的作品擺圖形,初步品嘗成功的樂趣。許多同學不滿足于模仿,還憑著自己的想象擺出新的圖案,一邊給同學們講成語故事,擺一人、一樹、一兔講是守株待兔,擺一船、一劍、一人講的是刻舟求劍。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神奇的七巧板由于趣味十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其思維,不僅鞏固了平面圖形的舊知,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進行了思想教育,又注意了知識的有效整合。
三、讓學生感悟數學方法的魅力
《數學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到: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反對模式化。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算法多樣化,不再是強調學生掌握方法的數量,而是不同的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算法,體現不同學生的思維水平。每個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方法,綜合起來就形成多種算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在“分類”一課中,給書包里的物品分類,就更能體現不同的思維方法:有的按文具、課本、練習本分;有的按文具、數學方面、語文方面;有的按文具、大書與大本子、小書與小本子等,每種分法都有自己的想法。超市文具店,菜市場都用到了“分類”,讓學生懂得如何分類給生活帶來哪些方便,這不僅使學生親身感到生活中有數學且處處離不開數學,也使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鼓勵大膽創新。
總之,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的方法,感悟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使他們更加喜愛數學從而提高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