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理障礙 讓學生愛上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心理障礙提出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提供現實的依據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障礙;排解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104-2
為了了解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心理活動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我們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只有65.3%的小學生“很喜歡”學數學,并對解決數學問題有興趣,有21%的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表現出“經常性”的擔心、緊張甚至焦慮的心理反應。
為此,我們針對上述小學生數學心理障礙,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排解措施,經過為期一年的實驗,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一、加強心理輔導
1.自我調節策略。教師的心理健康既關系到教師自己,又會牽涉到學生。首先,教師要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做一位素質高、師風好的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能包容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錯誤;其次,要認真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形成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的策略,能自我排解和克服教學中的各種消極心態。
2.認知監控策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上網查閱時事資料等方式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改變其原有的對學習片面、幼稚甚至錯誤的看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對人的生存能力的訓練,對今后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學習上來。
3.心理輔導策略。①轉移注意法:當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出現心理障礙時,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一些其他類型的數學問題,將注意力從煩躁的心理障礙中轉移出去。②自我暗示法:不受約束,閉目回憶以前碰到類似困難的解決方法和過去成功的體驗,使自己增強信心。③標記獎勵法:將不易實現的大目標分成幾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每達到一個小目標,作一個標記,給予及時的獎勵,以便建立成功的體驗和自信。④發掘資源法:利用自己的長處,找到克服解決數學問題的突破口,做一次成功的嘗試,獲得成功經驗。在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心理障礙時,及時調用獲得成功的資源幫助自己建立信心,勇于向新問題挑戰,克服心理障礙。
二、改進教學方法
1.激發興趣的策略。興趣是兒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在教學時盡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充分的向學生展示數學的內在美,激趣的方式可多樣化,如以數學的廣泛應用性激趣;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加強直觀教學激趣;創設成功機遇激趣;創設問題情境激趣;精心設計問題,用問題激發興趣,等等。
2.激勵評價的策略。正確、科學地評價學生,充分運用激勵手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盡量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們用榜樣激勵、設置情景激勵、群體激勵、寫感動心靈的人文性評語等激勵方式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全面、客觀、正確的定位。同時通過講勵志故事、常說“我能行”、營造團結互助等策略創設積極的輿論氛圍,讓學生從周圍環境中汲取勇敢的力量,從而能從容自信地面對和克服解決問題中的困難。
3.量力性策略。教學中,教師根據兒章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征,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在平時作業、考試測驗的評價上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優等生“高標準、嚴要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采用“重過程、輕結果”的做法,發現他們的進步之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消除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心理障礙。
4.自主學習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強調獨立思考,鼓勵求異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如教學“找規律”,我給出一組數字:2、4、6、8、9、10,讓學生找出與眾不同的那一個,實際上這5個數都有可能與眾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又何必在乎哪一個是標準答案呢?另外,還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學”。如課前預習、查資料、課后整理、鞏固練習等,學習有了方法可循,就不是那么難的事了,解決問題自然就有了信心和相應的方法。
5.合作學習策略。適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特別是收集幾種不同動態事物的個數時,以個體為單位的獨立學習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小組合作就顯得非常必要。合理地組織小組學習,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使小組各成員能優勢互補。小組合作時,指導學生虛心學習,專心聽取別人的發言;不同的意見要講出來,并說明理由;討論時輪流發言,聲音要輕,不能大聲喧嘩;教師要擺正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采取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小組學習的整體效果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和意識,使每個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6.探究學習策略。探究性學習本身就是基于問題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幾何教學中,求多邊形的而積通常是將其轉化為已學過的求三角形或矩形的面積,在教學時可以采用發現問題一提出猜想—驗證假設一得出結論這樣一種探究學習的模式,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能獲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這種體驗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三、指導家庭教育,實施家校整合
采用“家校聯系本”、打電話等方式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學生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要及時鼓勵;學生有了心理障礙,老師和家長都應了解,共同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開辦家長學校,舉辦家庭心理教育講座,提高家長素質,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請家長盡量多與孩子進行思想和心靈上的交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總之,小學生數學心理障礙的形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干預矯治也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通過一年的研究,總結出了上述矯治學生心理障礙的有效策略,并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方面,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和面對數學問題的獨立鉆研精神有了明顯增強,表現為對解決數學問題更有信心,更積極主動;另一方面,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了初步提高,學習水平有了明顯進步。但是,我們知道,已進行的教學實驗僅僅是個開端,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進一步去研究,提出的策略也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檢驗,需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分析、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異分母相加”問題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1).
[2]李菊,葉蓓蓓.多元智能理論下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情境化評估[J].教學與管理,2012(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