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究,讓學生愛上科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課題的提出
“問題——探究”就是以問題探究為中心,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參與和體驗對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未掌握到掌握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問題——探究”在其外在形態上,突出體現為以問題作為驅動教學過程的核心要求,每一堂課或每一次學習活動都借助問題來展開或完成。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伙伴。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基于此,學生對問題的提出是第一位的,然后再去解決這一問題即探究,學生怎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教學中難點、熱點問題,本人通過幾年來的親歷,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探索能力有了一定的見解,為更好地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所以提出“問題——探究”教學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研究,讓教師知道什么是問題情境以及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對“問題——探究”教學方法研究,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師真正做到“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何謂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內容入手設置的具有啟發性、探索性,“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通過引起學生的好奇、期待等心態和認知沖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進而掌握應該的教學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的種類可以分為全課問題情境、階段問題情境、階梯式問題情境、輻射式問題情境、激疑性問題情境、“中介”性問題情境、運用性問題情境等。
(3)探究的方法具體可以為:觀察、分類、應用數字、測量、應用空間與時間關系、交流、預測、推理、下定義、形成假設、解釋數據、控制變量、實驗等。
如在上《擺的秘密》一課,可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利用材料制作一個擺→讓學生數一數在一分鐘之內擺動的次數,各組匯報結果→讓學生提出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同學們制作的擺在單位時間里,擺動的次數不一樣)→學生猜想、假設→制定實驗方案→實驗探究、記錄→交流匯報。由于問題是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發現和提出的,是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時候的探究是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之上,學生就會負責任的積極參與到探究的活動中,經歷這樣的探究過程,才是探究的實質所在,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也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不斷形成。
每次活動過后,要有更深層次交流匯報、質疑和發現,加強活動的思維性。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我們要挖掘的是每一項活動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就像在科學課上,只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不關注學生思考、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那僅僅就是簡單的實驗而已,那么活動也就類似于機器操作了。所以“問題探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方式,還可以看作一種過程和學習活動,正確對“問題探究性學習”內涵的認識和思考。
四、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和實效性
課堂教學的活動性,要求我們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評價的激勵性,但我們不要認為表揚就是激勵,為表揚而去表揚,尤其是老師隨意脫口而出的表揚如果成了一種習慣,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導向,還會使學生形成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注重評價激勵性的同時,更應注重評價的實效性,激勵不僅在學生的成功之后,還應在學生的失敗之時。正確把握評價的時機、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才會產生積極的意義。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科學課堂中,教師要讀懂學生,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特點,精心設計出學生喜愛的科學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踏上自主探究學習的路徑,使科學探究從形式走向實質,培養了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總之,在教學中,要時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問題探究學習為核心,讓學生在有趣的科學學習活動中,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快樂,培養科學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