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匠心引導 讓心理課堂釋放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人最難戰勝的其實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無疑對一個人的情緒影響最大。小學心理健康課是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問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課程,但心理健康課只是一個引導,“解鈴還須系鈴人”,如何讓心理課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讓心理課釋放魅力?本文從直面學生心理,構建常態化的心理課堂模式;直面學生心理,構建趣味化的心理課堂模式;直面學生心理,構建實踐性強的心理課堂模式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學生心理;常態化;趣味化;實踐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擁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并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找到心理放松的方法。學生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還應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生存和生活的質量。心理課堂必須直面學生的心理問題,尋覓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有效策略,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從而助力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一、直面學生心理,構建常態化的心理課堂模式
  在小學課程體系中,不少教師會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效果,關注學生的成績表現,卻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雖然教師也意識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卻不知從何上起。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會隱藏在教師不易察覺的事件中,心理課堂無法緊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表現情況,導致心理課無法在常態化的模式中開展。
  其實,有效的心理課應該關注學生的內心狀態,而學生的心理問題所產生的原因是比較多的。一是學生心理健康所存問題的程度原因。人們大都以為,小學生心理健康一般都不存有極為嚴重的問題,即使有些比較小小的不甚健康的東西,也應當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無傷大雅。二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比較復雜,不是比較簡單地即可矯正學生之心理不健康問題的。一些學生的心理不健康,所形成的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有其個性原因,有其家庭背景,更有其社會背景。在心理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以班級某個學生為案例,但在實際教學時,不要用班級學生的真實姓名,而是以案例模擬的形式出現,借助心理教育課堂對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以此進行對癥下藥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課堂只是一個引子,教師在案例模擬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積極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情境再現,使學生能在案例中分析,并找到心理健康的對策,常態化的教學思維則為學生的思想塑造提供了多元化的思維,最終促使心理課緊扣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課堂教學增值。
  二、直面學生心理,構建趣味化的心理課堂模式
  在心理課堂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這也是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生活中問題的重要方法,它能讓學生將產生的心理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心理課堂上,教師可將學校發生的,如有學生和學生斗毆,斗毆并不嚴重的情況,也沒有導致嚴重后果的產生,但學生相互之間大有誰也不怕誰的“火藥味”,此情境就是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資源。
  在傳統的心理教育方式上,不少教師會這樣的方式處理:如你們這樣斗毆,如果對方傷了,需要很多醫療費的,你家付得起嗎?所教育的形式是什么?是訓斥。稍微好一點的是比較細致的口頭說教,稍微負責任一點的是苦口婆心的說教。此教育方式是很多小學生不能接受的,學生沒有在內心真正受到教育,他們是被動接受教育。在心理課上,我們注重事件的深入分析,互相斗毆的學生,已經到了劍拔弩張,他們會有這樣的原因肯定有原因,自己受到欺負而不服氣,也可能就是自己某種程度上的逞能,“我還怕你”。如果學生已經懷有如此心理,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恐嚇和訓斥,從某些意義上是在向學生的瘡口上撒鹽,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算不上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更談不上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轉換一新教育方式,引入趣味性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學生在趣味的情境中更好地接受心理教育。學生會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獲取感悟,形成一定意義上的健康心理,從而使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自我矯正。
  三、直面學生心理,構建實踐性強的心理課堂模式
  在心理教育課堂上,不少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是以口頭語言說教,學生被動接受理論,如果所有的心理教育課堂全部以此為模式,心理教育課堂就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心理教育課堂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是一群群孩子,是一群群淘氣包,是一群群幼稚無知的孩子,是一群群東耳朵進西耳朵出的孩子。不少課堂教師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在學生的心理烙下深深的印記,形成健康而又良好的習慣。那原因是什么?從相關意義上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想產生一定的效果,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去多實踐,甚至就是廣泛意義上的實踐。
  在心理教育課堂上,教師要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室為唯一授課的地點,心理實踐應該主動融入社會。如,進入春天可以讓學生去踏青,當學生走向大自然,會產生大自然無限美好的感覺。如果在踏青時,讓學生往深處去思考,那學生會做出這樣的思考:大自然為什么這樣美好,大自然會永遠這樣美好?大自然的美好需要人們去做些什么?學生會產生一些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心理想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想法時,美好的大自然會讓學生的心理變得更加的陽光,這也就是心理疏導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是課堂上理論說教所無法實現的。又如學生在足球訓練時,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大張旗鼓地進行這樣的全民訓練,足球運動與身體健康具有怎樣的關系等。在學生規范著心態的前提下,再去規范學生的行為,社會實踐就有很大的心理教育意義,這也是心理教育課堂的拓展和補充,它能反哺學生形成比較理想的健康心理。
  總之,小學心理教育課的對象是小學生,心理教育課的目標讓每個小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理。想靈性構建心理教育課,需要教師把握心理教育的特點,把握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直面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效搭建心理教育平臺,從而讓心理課堂釋放魅力,助力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李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2]陳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的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簡介:
   侯金河,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第三實驗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17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