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立足生活,讓教學活動更有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在教學活動設計上要注意創設情境,優化設計;活動素材,貼近現實;關注心理,豐富活動形式。教學環節設計從生活中來,通過內化回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指導學生過有道德道德的生活。
  關鍵詞:兒童立場;生活情境;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86-1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效設計學習活動,使低年段教學活動富有實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體驗中引發他們內心真實的道德情感。
  一、創設情境,優化設計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創設一種具體而又生動的課堂上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和喚醒學生的有效的教學藝術。情境教學是生活的一種模擬,這樣可以使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更貼近,能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在具體情境中一步步深入感受生活,內化對道德品質的感悟。
  1.生活情境導入,激發生活體驗。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上好一節課重要的環節。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課堂的主題,而且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對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求知欲。
  以《可親可敬的家鄉人》一課為例,筆者在設計導入新課時,設置了“聯系單”的情境:“聯系單”是用來記錄我們一周內遇到的、或和自己有交流的人,啟動它,看看你一周內哪些人有過交流?!奥撓祮巍币怀鍪?,學生馬上能根據時間聯系自己近幾天的情況,滔滔不絕地說出自己和誰的相處,參與課堂表達的積極性很高,經過引導,認識到我們身邊有很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長期生活在一起,“長期生活在身邊的人也是家鄉人”這個概念便在潤物細無聲中形象化了。
  2.借助現代化媒體,再現生活情境。
  在低年段的道德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能更好地呈現生活的情景,用豐富的畫面感讓學生加深生活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展現家鄉人之間的鄉情,我設計了用視頻展示孩子們見到的生活場景:視頻再現早上進校時門口的保安、中午就餐時食堂幫忙的阿姨,通過孩子們熟悉的場景,喚醒孩子已有的生活儲備經驗,指導學生觀察方法,用心體會,激發孩子對身邊人的情感,鼓勵在具體事件中表達對家鄉人的情誼。將直觀形象的生活的畫面呈現在低年級孩子面前,孩子的感受會更加深刻,也讓孩子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去了解家鄉人,將所學內容在生活中具體化。
  3.巧用角色體驗,激發真情實感。
  創設生活情境要重視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角色體驗就是一種貼近生活的體驗方式。為了讓學生能懂得感恩“家鄉人”,讓學生懂得別人付出的不容易,我先從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出發,設計了學生天天和樂樂的角色,并設置情境:值日生樂樂剛剛把教室打掃干凈,天天又把紙掉在地上了。你覺得此時他們內心會怎樣想,又會怎樣說?如果是你是天天或樂樂,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在兩種角色體驗中,孩子們就感受到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身邊的事如此,教師趁機引導,我們每天走在整潔的馬路上,你覺得應該對這些清潔工說些什么呢?由身邊的事再延伸到社會上,讓學生懂得要尊重那些為家鄉默默做貢獻的人。由淺入深,由小見大,孩子們的感恩之情逐漸自主生成,使課堂所學回歸生活。
  二、選擇素材,貼近現實
  教育應該讓學生從多種活動、多樣生活中展開學習,在與實際生活聯系中,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現實生活,選取合適的活動素材。
  剛開始在設計導入時,直接從“說一說你身邊的家鄉人”入手,試教發現二年級的孩子對“家鄉人”的概念并不清楚,于是采用從方言入手,先拉近距離,形成語言的直觀感受,再通過“回憶單”完成對“家鄉人”概念的構建。這樣的素材選取更貼近學生生活,討論更有目的性,將范而散的交流聚焦到學生生活實際。
  在教學可敬的家鄉人時,本來想通過視頻直接播放家鄉的幾位名人,實際發現短短幾分鐘的展示學生的感觸不強烈,于是在課前教給學生小調查的方法,有目的布置了小調查,學生在父母的指導與幫助下找一找家鄉的名人或身邊優秀的普通人,把他的故事講給家長聽一聽,這些學生自己查找的和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故事給學生留霞的印象更深,為學生的情感表達做了鋪墊。
  三、關注心理,豐富形式
  有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讓學生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發揮他們學習主體的作用,才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整合教材,引導與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可親可敬的家鄉人》一課,其實也可以創設多種活動體驗。
  一是貼一貼:在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生活說說身邊的家鄉人時,可以引導學生將代表人物的卡紙貼到對應的行業欄,緊抓二年級孩子好動,喜歡圖片的心理特點,讓全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二是看一看:在讓學生講“身邊人的故事”時,可以讓學生看一看身邊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小故事,通過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感受人與人的真情。
  三是演一演:在教第三板塊時,讓學生演一演怎樣表達對家鄉的偉人的敬意,怎樣感謝那些為家鄉默默無聞付出的人。
  四是做一做:在教“感恩家鄉人”時,設置“感恩卡”,讓學生去設計卡,自己動手裁剪、畫畫、書寫,通過小組競賽,選出最佳設計、最佳感謝詞、最佳繪畫等獎項,激發孩子思維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總之,低年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一定要緊密聯系生活去進行活動設計,從生活中來,通過內化回到生活中去,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