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材插圖讓教學更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合理利用,發揮插圖應有的作用。有效使用插圖,可以利用插圖導入話題,發展思維,解決重難點,促進對文本的解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譯林版小學《英語》圖文并茂,各板塊中含有大量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插圖。這些插圖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學專家通過反復研究和揣摩精心設計的,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彰顯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是有一定用意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對插圖的運用流于形式,甚至忽視了插圖的存在,沒有發揮好插圖應有的作用,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教學中,如果我們能用好插圖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而且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插圖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巧用插圖,由圖入境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插圖與文本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插圖都是最直觀、最簡便的教具和學具。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創設情境,自然導入話題,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下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中story time 板塊中的第一幅圖呈現了Mike背著畫板和他的弟弟Tim在公園的場景,該圖片為學生談論公園中的事物及本單元重點句型 What can you do?教學提供了真實的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插圖導入話題,培養學生自主觀察插圖,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首先,呈現插圖,導入話題。筆者提問:Look,this is a picture of a park. Who can you see? 引導學生說一說插圖中的兩位主人公Mike 和Tim。接著,通過問題“What can we see in a park?”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復習有關公園的詞匯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并學習新詞匯:a flower, a tree, a boat, a river, a hill, a lake。順勢依次凸顯該插圖里的單詞圖片,讓新單詞的教學更直觀地實現音、形、義的對應。最后,在學生掌握詞匯后,筆者利用插圖中Mike 攜帶的畫板,提問學生:What can they do in the park?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自然呈現課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和重點句型“What can you do ?”
  教師這樣的提問緊扣插圖內容,引導學生在觀察插圖中學習新單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通過插圖中隱藏的信息“Mike身上背著的畫板”引出話題Drawing in the park,教學過程自然且有趣。
  二、巧用插圖,借圖學文
  譯林版小學《英語》中的插圖都切合話題,再現了語言發生的場景,同時又作為一種隱性信息,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依托插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1.用圖設問,突破重難點
  小學生,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中需要借助形象的事物來幫助理解,突破重難點,因此,教師應有效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發生的情境,掌握重點的詞匯和句型。
  譯林版小學《英語》三下Unit5 How old are you?(story time)教學時,筆者利用文本中的第一幅插圖直接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museum? 幫助學生復習之前學習的關于玩具的詞匯,如toy panda, toy dog, robot等。學生還可以觀察插圖,理解單詞museum的意思,無須再呈現中文意思。同時筆者利用這幅插圖提問學生: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ask Mike and Helen“How old are you”? 學生可以通過插圖,找出插圖中隱藏著的內容——不同的玩具適合不同年齡的孩子,讓學生既明確了語言發生的情境,又理解了插圖中單詞age的中文意思,這樣的教學方式特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圖片排序,理清故事邏輯
  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 板塊中的插圖都是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編排的,因此這些插圖的順序即故事發展的順序,體現著語言表達的邏輯順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對插圖進行排序的方式來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表達邏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8 At Christmas story time板塊的四幅插圖是依據圣誕前(Before Christmas)、圣誕夜(On Christmas Eve)、圣誕節(On Christmas Day)順序,描述Mike一家在圣誕期間做的一些事情。教學時,筆者事先給每位學生準備好課文中的四幅插圖及四段文字,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進行圖文匹配,最后以圖片排序的方式進行教學。排序后,順勢提問學生“Why do you order the pictures like this?”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述事情發展的4個時間副詞first,next,then,finally。這樣的設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學生可以依托插圖讀懂文本中一些生詞、句子,同時更好地理清故事的脈絡,掌握文本框架結構。
  三、巧用插圖,依圖拓展
  課堂拓展環節是檢驗學生一堂課下來對所學知識點掌握程度和語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們都會創設各種情境進行拓展,然而有些教師創設的情境往往脫離了我們之前的教學,與整節課很不和諧。事實上,我們教材中大部分插圖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間,教師應該有效利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在相同或類似的語境中練習重點句型,悄然提升語用能力。
  1.利用插圖,完善故事
  有時在教材編排上,由于版面限制,故事中人物間的對話沒有全面呈現,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補白的時機,教師要善于讀圖,利用插圖,讓學生進行語言拓展,使故事更完整、有趣。
  譯林版小學《英語》二上Unit4 I have big eyes story time板塊主要內容是,小丑Charlie 在公園碰到了Su Hai, Helen, Mike和Liu Tao四位小朋友,Charlie圍繞自己的臉部特征用句型I have…描述了自己的長相,然后Su Hai向Charlie介紹了自己的臉部特征,得到了一個氣球。對此,筆者在拓展環節中,讓學生扮演插圖中另外三個小朋友,描述自己的臉部特征,這樣的拓展使得教學銜接自然,故事情節更加完整、真實,且能很好地檢測學生對本課重點詞匯、句型的掌握情況。
  2.利用插圖,延伸對話
  譯林版小學《英語》Cartoon time板塊中很多故事都給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合理利用這些插圖發展學生思維,延伸對話內容。如譯林小學《英語》三上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 Cartoon time 板塊,Bobby告訴Mr Dog他手里拿的食物是hot dog時,Mr Dog一臉驚恐地問了一句:“A hot dog?”筆者利用這幅插圖追問學生:“Will Mr Dog eat the hot dog?”讓學生扮演Bobby和Mr Dog,續編對話,進一步豐富對話內容,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尋找教材插圖中可以利用的信息,并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來處理插圖,靈活設計教學活動,把插圖的功用發揮到極致,從而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思賢實驗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8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