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讓語文教學更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確立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理念,抓住閱讀契機,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融和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習得寫作方法,為寫作搭建“腳手架”; 堅持寫作反哺閱讀,援引文本案例說“法”, 選取文本范例練“法”,為閱讀尋求“生長點”;最后,堅持以生為本,讀寫相生,讓語文教學更精彩。
【關鍵詞】讀寫結合;語文;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和寫作好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互相支持,互相影響。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語文教學思想,從狹隘的閱讀教學觀和寫作教學觀中轉變出來,確立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帶著寫的問題教閱讀課,帶著讀的問題上寫作課,從而在讀寫結合中演繹語文教學之精彩,奏一曲讀寫結合的琴瑟之音。
一、抓住閱讀契機,為寫作搭建“腳手架”
?。ㄒ唬┝⒆阏n內閱讀,讓學生有“米”為炊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初中生正處于語文積淀的關鍵時期,只有掌握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才能找到有米為炊,否則學生的寫作就是一句空話。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強化學生素材積累的意識,夯實語文閱讀教學基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包括優美的字詞句段,以及經典美文、古詩詞等,讓學生的頭腦豐富起來,這樣才能在寫作時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例如朱自清的經典美文《春》一文的教學,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尋美”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尋找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并為“美”代言,讓學生交流這些好詞好句好段美在何處?又是如何造就這份“美”的。并圍繞“春”的話題,交流有關詠春的好句好段,推薦經典美文。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強化了學生素材積累的意識,以及對優化語言表達的認識。為美代言的環節,打破了傳統賞析的方法,新穎有趣;圍繞“春”的話題,又實現對文本閱讀素材的延展,豐富學生素材積淀與寫作素材的廣度。
(二)注重課外輻射,豐富寫作“米袋子”
課堂閱讀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素材積累與閱讀需求,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課堂閱讀教學,注重向課外輻射,通過課內外閱讀結合,讓學生的“米袋子”進一步鼓起來,從而為學生寫作進行深厚的素材積淀和方法借鑒。
課堂閱讀向課外閱讀的輻射不是盲目的,需要我們基于課堂閱讀教學,尋求課外閱讀拓展的關聯點,相機開展關聯性閱讀。關聯性閱讀可以是同主題閱讀,也可以是同素材、同話題的閱讀,可以嘗試實施群文閱讀,將學生的閱讀從單篇引向語群。
如《春》的課外閱讀,我們可以選擇朱自清先生的寫景美文進行拓展性閱讀,也可以選擇以“春”為話題的群文閱讀,包含現代散文、古文、古詩詞等,從而通過關聯性閱讀,為學生寫作積淀素材。
(三)滲透寫法教學,實現“授之以漁”
如果將閱讀積累看作是“授之以魚”的過程,我們還需要“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寫作,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寫作技巧,從而實現閱讀教學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升級,借助閱讀搭建支架,全面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閱讀教學中,寫作方法的指導要有機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借助文本賞析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訓練的點不宜過多,不能講究面面俱到,要做到循序漸進,系統性推進,根據學生不同的學段做到因學段制宜。
仍以《春》為例,可以挖掘的寫作生長點很多,我們要結合本文的特點,做到重點突出,緊緊抓住寫景方法進行指導。
理思路,明結構:細讀全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劃分文章結構,讓學生在分析盼春、繪春、贊春中,學會謀篇結構的方法。
抓特點,悟情感:找出文章寫景的句段,讀一讀,體會景物的特點,思考寫景的角度,寫景語言的特點,以及景物中寓含的思想情感。
學生通過分析寫景句段,學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習借助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等,將景物寫豐富,并學習將側面描寫、正面描寫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展示景物的特點,最后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春》的閱讀教學,由于融入讀寫結合的思想,不僅有效實現閱讀教學目標,而且也發揮文本寫作載體作用,引領學會閱讀寫景的文章,并掌握寫景文章一般的寫作技巧。
二、寫作反哺閱讀,為閱讀尋求“生長點”
“寫作與閱讀相反,是一個逆向思維活動過程,寫作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進行信息輸出,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等,并借助一定的寫法,表達思想情感、傳達理趣等?!蔽覀円陂喿x和寫作的緊密關系,借助寫作教學反哺閱讀學習,為閱讀尋求二次生長的機會。
?。ㄒ唬┰谋景咐f“法”
寫作教學的一個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寫作理論、寫作方法指導。如果單純地就理論講理論、就方法講方法,不僅學生學習無趣,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我們援例說法,借助案例將寫作理論、寫作方法滲透其中,從而增強寫作教學的生動性。案例的選擇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利用學生熟悉的課文案例,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學生熟悉案例的時間,而且也增強了案例的親和力。
如寫景文章的寫法指導,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從多個角度寫景時,不妨從《春》入手,讓學生找出《春》一文中運用多種感官的句子、段落等,并分析不同感官對表現景物特點的不同效果。
由于借助學生熟悉的《春》作為教學案例,將寫作方法指導教學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同時,寫作教學中對文本的二次分析,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二次閱讀”,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強化了學生對寫景中多種感官表達效果認識,實現寫作對閱讀的反哺。
(二)選取文本范例練“法”
寫作方法指導不是最終目的,最終要落實到“練”。如何提高學生練筆的有效性,我們可以借助范例進行引領,在模仿中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范例的選擇我們仍然可以駕輕就熟,再次利用文本的支架作用。例如寫作教學中,句式訓練教學,我們可以借助《春》中的一些段落進行仿寫:
【他山之玉】賞讀下列幾個段落,體會句式特點,嘗試模仿下列段落自選寫景對象進行仿寫:
段落一: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段落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課內范例的運用,使得句式訓練駕輕就熟,收到較好的訓練效果。同時,又促使學生對文本進行二次閱讀,推動閱讀向更深處漫溯,從而達到以寫哺讀的目的。
三、閱讀寫作相生,共奏語文教學“鴛鴦曲”
?。ㄒ唬┮陨鸀楸?
讀寫結合不是教師的一枝獨秀,而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轉變閱讀和寫作教學思想,基于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興趣和基礎等,遵循學生學情實際,迎合學生認知特點,不斷優化讀寫結合的策略,凸顯學生在閱讀學習與寫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例如,開展課本劇活動,既需要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又要基于文本創寫課本劇,在凸顯學生主體中實現讀寫結合。
?。ǘ┳x寫相生
閱讀與寫作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兩者的粗暴植入。我們要基于閱讀和寫作教學實踐,在閱讀教學中尋求寫作結合點,在寫作教學中捕捉閱讀結合點,從而實現讀寫有機相生,自然而貼切。例如閱讀教學中句子的賞析教學,一個基本的環節是分析句子的寫法特點,我們可以有機地融入寫作教學指導。
總之,語文教師要形成這樣的認識,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獨立的事情。我們要基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讀寫結合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尋求讀寫結合的有效路徑,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自然結合,讓閱讀與寫作美麗相約,教出精彩。
參考文獻
[1]潘一平.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1).
?。ň庉嫞糊堎t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