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出臺,課改實驗已在各實驗區轟轟烈烈地展開,作為實驗區的一名教師,我有幸成為這次課改實驗的一員,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力求打造一個靈動、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自從學校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自然學科的“皇后”——數學,它利用信息技術特有的優勢,讓教學內容變“活”了、教學形式變“多”了、教學效率變“高”了……,打造了一個靈動、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信息技術讓教材內容“活”起來。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套從形式到內容都與以往不同的新教材正載逐步進入小學數學課堂,課程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觀念的改革與更新,很多都在教材中反映出來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顯得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術在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確實也在悄然改變著傳統的學習方式,所以,研究教師和學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就顯得尤為必要。信息技術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變的豐富多彩,而且,可以隨時把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作為教學的素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來,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二、信息技術讓教學形式“多”起來。
目前我國學校的教學形式都是班級授課制,即三五十個甚至更多的人組成一個班集體,由任課教師統一、集體進行授課,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的好處是:學生對于教師講解的知識掌握的相對比較牢固,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教師講授以外,學生幾乎沒有別的渠道來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就造成學生的知識面相對較窄,而且,教師只能通過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批改作業以及測試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反饋比較滯后。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以后,讓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可以到網上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還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學生還可以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一些信息共享或者制作成網頁的形式,這樣其他的學生就可以通過學校的局域網進行訪問了,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
三、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高”起來。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畫的形式將數學信息呈現給學生,呈現形式非常單一,信息技術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以后,讓數學信息的呈現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它可以集聲音、文字、圖象、動畫于一體,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動畫演示,將知識的形成過程淋漓盡致的展現給學生,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充實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豐富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和魅力讓小學數學教學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