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實驗讓數學課堂呈現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所以大部分學生覺得數學抽象難懂。實驗在數學課堂上的開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記憶,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在數學課上進行實驗教學,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實驗教學;實驗情境;思維能力;應用延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12-02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在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實驗教學,能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經歷知識探究的全過程。從發現、觀察、實踐再到得出結論、交流、歸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邊探究邊思考,不僅體會到探究的快樂,還增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和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進行適合的實驗是數學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引入實驗,讓數學課堂呈現精彩呢?
  一、提高實驗趣味,點燃學習熱情
  數學教學效率的高低受眾多因素影響,其中有學生的興趣這一因素。尤其是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小學生,好奇是他們學習的內驅力,所以數學教學應注重趣味性。實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因此,教師可設計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或創編有趣的實驗小故事,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拓展知識視野,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愛思考、愛研究的良好習慣。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設計測量圓的周長的趣味實驗。如在沒有軟尺的情況下測量一個瓶蓋的周長,教師可讓學生先用一根線纏繞瓶蓋一圈,然后將線剪斷,用直尺測量出線的長度,即為瓶蓋的周長。實驗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此方法是否可以用來測量其他不規則物體的周長?像身邊的圓形橡皮擦或學校的操場等,如何測量它們的周長?”……通過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探究的興趣,點燃動手操作的熱情,從而帶著興趣和熱情不斷深入探究所學知識。
  二、創設實驗情境,開啟智慧之門
  新課標要求“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當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出發點,數學課堂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探究的特性,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具有操作性、有趣味的實驗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體驗真理誕生的神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實驗情境。如教師發現班上的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收藏鵝卵石,還喜歡相互間比較鵝卵石的大小,但是學生始終無法找到比較的方法,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鵝卵石這一素材進行教學:“老師可以幫助你們測量出鵝卵石的體積大小?!币源艘l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疑惑:“鵝卵石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如何計算它的大小呢?”于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動手測量,想辦法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以達到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是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從而輕松地習得了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知識。
  三、樹立主體意識,催發學習內需
  行為的動力是動機,而動機來源于內需,真正有效的學習則來自于學生內在的真實需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引發學生內在的心理需求。但是,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心智發育還不夠健全,自主學習的意識較低,需要教師給予合理的引導,使他們積極參與實驗,實現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養成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知識點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無法將所學知識真正理解和內化,這樣自然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引入實驗教學,設計“自制長方體”的小實驗,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實驗素材,親自制作長方體。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點撥,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哪些方面,并思考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實驗,學生就會自發地去探究長方體這一知識點,自然對長方體的特征理解深刻、透徹。這樣教學,教師真正做到了有效放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四、注重實踐操作,鍛煉思維能力
  “沒有行動,思想決不能成熟為真理?!睕]有實踐的實驗,也絕不能成為真理的依據。實驗是一種注重操作性的教學方式,旨在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實驗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提升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才能獲取最真實的實驗結論,才能在反思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學《認識三角形》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牙簽、火柴棍、小木棒等材料,課上用長度不一或長度完全相同的小木棒拼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親自測量每根小木棒的長度,通過數據驗證“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與三角形有關的知識點。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就會開啟思維的大門,思考為什么會得出這些結論。這樣,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才會理解得更加透徹,從而真正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五、深化應用延伸,鞏固拓展真知
  德國戲劇家萊辛曾說:“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為可貴?!睂嶒灲虒W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探究知識的品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知識外,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認知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向課外延伸,如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進行課外拓展才能完成的作業等,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保持對未知不斷探索的好奇心。
  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一課時,在學生完成對圓柱的側面積計算的實驗后,教師給學生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過程、方法及結果進行演示介紹,并對其他同學的匯報進行思考和點評。有的學生對圓柱底面積的測量方法和結果提出異議,有的學生則提出“如果將圓柱換成長方體是否也可以這樣計算”的問題。對于學生的這些想法,教師都要給予表揚,激勵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可繼續提出新的問題:“如何測量乒乓球的體積?”通過問題,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實驗探究。新的問題激發新的興趣,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斷深入探究。只有學無止境,方能形成深厚的知識素養。
  總之,實驗一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將知識融于實驗之中,旨在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探究來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從依靠教師講解過渡到自我操作、自我求解的自發性學習階段,進而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可以說,實驗教學是智慧和實踐的交融,也是學生超越自我、培養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引導學生不斷探究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交流討論的平臺和機會,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ㄘ熅?杜 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