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繪本相遇,讓數學課堂別樣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繪本,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學生喜歡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有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數學,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數學課堂中,教師將生動有趣的繪本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而且能使學生真正習得知識,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繪本;數學課堂;精彩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11-02
我國數學教育家徐利治曾經說過:“數學教育與教學的目的之一,應當是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從而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數學科學的愛好,也有助于增長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崩L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有趣的故事中,為數學教學創設了更完整、更有意義的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不斷深入探究所學的數學知識。因此,將繪本引入數學教學中,猶如串起美麗的珍珠項鏈,那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如同項鏈上的一顆顆珍珠,而基于故事情境中的數學活動就是串起珍珠的細線,使學生最終獲得的是關于數學美的體驗、感動以及快樂。
一、基于故事情節,激發學習興趣
1.情節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繪本中的圖畫生動有趣,符合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文字也以兒童化的語言呈現,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和學習。因此,將數學知識融入有趣的繪本故事中,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平均分》時,我選擇《歐利和他的懶弟弟》這一繪本進行教學:“哥哥歐利勤勞聰明,弟弟托尼懶惰,還有些貪心,面包只想自己多吃一些,點心也想自己多吃一些。還有魔法師贈送的魔力胡蘿卜,明明叮囑過要每匹馬分得一樣多,可托尼不管不顧,一股腦地丟到馬廄里。這不,麻煩來了……”隨著教師對故事的講述,逐漸引出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2.活動設計促進思維發展
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繪本,以有趣的故事情節為依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學《歐利和他的懶弟弟》這一繪本時,我設計了“分面包”“給馬分胡蘿卜”“分藥片”以及“給小雞建雞籠”等層層遞進的分物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嘗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平均分問題,積累分物的活動經驗,理解平均分的意義。通過有趣的繪本故事,學生既充分感知了平均分的過程,又獲得了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美好情感體驗。這樣進行繪本教學,讓嚴謹的數學課堂充盈著濃濃的愛的溫情,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獲得發展。
二、以目標為導向,有效組織教學
1.以課程標準為要求,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為整個教學活動提供了方向和范圍。利用繪本進行數學教學,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會上成一節繪本欣賞課,導致課堂缺失數學味兒。因此,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如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以及活動、游戲的設計等都要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例如,教學分類知識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繼續往下分”的多次分類模式,初步理解分類時按照一定標準一直分下去結果是相同的;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我選擇《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怪物們》這一繪本,使學生易于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
利用繪本進行教學,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首先提取出繪本中切合教學的數學信息,并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遴選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然后設計相應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深化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如上述分類知識的教學,我通過設計“分扣子”“尋找城堡主人”和“猜生日禮物盒”三個層層遞進的活動,引導學生經歷了分類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雖然最初分類的標準不一樣,但只要一直分下去,最終分得的結果是一致的。最后,我讓學生完成垃圾分類的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分類知識,使他們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3.改編故事情節,適當刪減整合
繪本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果教師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忽視繪本的數學味兒,就失去了利用繪本進行數學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繪本內容的選擇以及使用的方式非常關鍵。教師應靈活運用數學繪本,選取其中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動力。為了突出繪本中的數學知識,教師要適時提煉總結,使之易于被學生發現、理解和掌握。教師也可以對繪本中的故事進行改編,補充新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的難度,使之適合小學生的智力發展。例如,在《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怪物們》這一繪本中,我增加了“分扣子”這個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繼續往下分”的多次分類模式,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另外,我對“尋找城堡主人”和“猜生日禮物盒”這兩個繪本中原有的活動也進行了適當的改編,使其更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易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三、活用數學繪本,挖掘數學資源
1.繪本的續寫和創編
繪本除了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情境。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創作成數學繪本,也可以對原有的繪本進行續寫、改編,這樣就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學生續寫或創編繪本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運用的過程。同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所學知識,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例如,《讓誰先吃好呢》這一繪本,主要是說幾只小動物在互相比較誰高、誰矮、誰重……因為它們都想吃到美味的桃子??墒牵适碌浇Y尾時也沒有決定出誰能吃到桃子,這就給學生留出了無限想象的空間。于是,我讓學生對繪本中的故事進行續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使學生在續編故事中復習了大小、高矮、輕重等相關知識。
2.繪本內容向生活延伸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教育必須面向社會現實,必須與真實的生活情境相結合,必須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從客觀現象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用‘再創造’的方法去進行教學,反對灌輸式和死記硬背;提倡討論式、指導式的教學形式,反對傳統的講演式的教學形式?!睌祵W繪本,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兒童搭建了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的橋梁。因此,為了讓學生內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可根據繪本中的故事設計相應的課后活動或任務,讓學生圍繞繪本中的故事進行相關的數學知識探索,提升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總之,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作為教師,如果能用心去挖掘,不斷深入探究,并進行相應的拓展,就可以充分發揮其多元化的教育價值,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永釗.淺談數學繪本在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中的連接作用[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8).
[2] 高叢林. 數學繪本:低年級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J].江蘇教育,2014(10).
(責編 杜 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69.htm